1997年,年轻的我走出大学校门,再次踏进小学校门,由学生的角色转变为老师的角色。从教20多年来,我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并担任班主任工作,一直在三尺讲台上辛勤地耕耘着,用爱和心血浇灌着每个孩子的未来与希望……
教育需要爱心,“没有爱心的教育不是成功的教育”,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关爱。我总是以宽广的胸怀,去接纳每一位学生,以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滋润每个孩子的心田。
记得前几年我曾经教过一个叫立凯的孩子,上课的第一天,他给我的第一感觉是阳光帅气。可是上了几节课之后,我却发觉有些不对劲了,这样一个大男孩不爱说,也不太爱笑,给人的感觉总是冷冷的……
于是,我试着接近他,下课了找他聊聊天,上课时也总是关注他的表现。当他课上回答问题时,我会走到他身边轻抚一下他的头,表达对他的关爱和鼓励。
过了一段时间后,立凯有了细微的变化,从开始的一言不发,只是默默地听我表达,到后来会跟我说上两句。慢慢地,我们的心越来越近。
一次家长会后,我对立凯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原来他是离异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他的爸爸平时工作忙,无暇顾及他,他有话想说也总是没有倾诉对象。
时间长了,我们之间就变得熟识起来。他愿意和我聊天,还说我很像他的妈妈。
有一次,全班同学一起包饺子,孩子们包饺子、煮饺子忙得不亦乐乎。饺子下锅了,这时我临时有事出去了。饺子煮熟后,立凯舍不得吃,说要让亲爱的刘妈妈吃第一口。他跑到3楼会议室没找到我,又跑到了校长室……
等立凯找了一圈回来时,饺子已经凉了,他却跑得一头汗。看到我,他的第一句话是:“刘妈妈,终于可以让你吃到我包的饺子了。” 孩子一句话暖化了我的心。
用爱滋养的花最香,用爱滋养的果实最甜,用爱滋养的孩子最可爱。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根植于爱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作为一名教师,注重细节,做到关爱无处不在,才能抓住教育的每个契机。去年疫情期间,我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家长群等渠道,指导学生安排好在家的学习和生活,实现“停课不停学,在家安心学”。
我告诉孩子们,在无数直面病毒与死亡的战疫英雄们的臂膀之下,刻苦学习,不负韶华,才是对英雄们最好的致敬。我还组织同学们开展了“致敬英雄,心存感恩”主题中队会、“童心飞扬,放飞梦想”音乐舞蹈比赛等系列活动。
富有魅力的教师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在今后的教育之路上,我会继续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良好的契机培育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我愿在“三尺讲台,一方教室”这个小天地中为孩子们打开广阔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