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21日
第14版:14

“一个微笑”的礼物

■马海霞

女儿上小学三年级时,我问她需要什么儿童节礼物。她脱口而出,一个微笑。

哎呦,别说一个微笑,几百个微笑都行。我边笑边答应。女儿歪头说,不是对我笑,是对爸爸笑一个。

这丫头是想让我和她爸和好。我和老公闹冷战好几天了,结婚多年,争吵不断,现在已经懒得吵了。孩子大了,我俩一吵架她便害怕,抱着我的腿说,你们不要离婚呀。所以,近几年,我一看不惯老公,便不理他,直至他自己反省领悟过来,求我原谅,我才会赏他个好脸儿。

没想到这丫头敏感,家庭气氛一不和谐,她便感知到了。想起自己小时候,物质贫乏,吃穿都不好,但只要一家人开开心心在一起,便感觉很幸福。父母一旦吵架,就吓得手足无措。所以我理解女儿的心情,但让我先对丈夫抛出橄榄枝,做不到!但又不想让女儿失望,我便把这个“球”抛给女儿,对她说,到晚上你把爸爸押到客厅,你给我俩审判,看看到底谁有理。

女儿开心地点头答应。到了晚上,女儿把老公从书房推了出来,边推边喊,妈妈,我把爸爸给你押出来了。我抬头看到老公狼狈的样子,“扑哧”乐了。丈夫见我笑了,也跟着笑了。冷战结束,双方在友好的气氛中,吃完了晚饭,一家人还手拉手去体育公园溜达了几圈。

回到家后,女儿告诉我俩,以后再发生矛盾,就由她来当“法官”,不要私下解决,骂、吵或是互不理睬,都不利于家庭团结。

打那以后,一旦我和老公意见不和,便请出女儿,让“小法官”评判一下。有时女儿还不请自来,我俩谁脸上不悦了,也逃不过她的眼睛。在我们家里,女儿就是王法,她说谁对就谁对,败诉方就得给她检查作业,胜诉方负责做家务活,这“法官”说到底还是和稀泥,各打五十大板。

以前我总把女儿当小孩子,不想过多把她带到成人的世界里。但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已经开始接触社会了,她早已会揣摩大人心思,留意父母的一举一动。假秀恩爱或冷战,她都能感知的到,甚至会夸大事情的严重性,产生恐惧心理。所以,不如把孩子当朋友对待,鸡毛蒜皮的家庭小事儿坦诚告诉她,让她知道父母为何吵架。告诉她,因为道理讲不通,吵架便成了处理矛盾的一种简单粗暴的手段,但父母还是相爱的。

自从女儿参与到家庭琐事中后,我发现她看问题很全面,经常爆出“金句”和“鸡汤”。有时外人指出自己的缺点,或许很难接受,但从孩子嘴里说出来,不仅没有怒气,还往往被她的“成熟”逗笑了。

2021-06-21 ■马海霞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26338.html 1 “一个微笑”的礼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