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杯激战正酣,球迷们半夜看球,总能听到电视机里传来熟悉的声音。
每当比赛胶着之际,球迷们就会听到这样的声音:“领先的一方要注意防守,同时落后的一方也要加强进攻。”
每当前锋射门无功而返的时候,球迷们就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这个球守门员不扑就进了。”
没错,这是央视解说嘉宾徐阳“徐指导”的声音。
有球迷总结说:“远远地听,他专业细致地说了很多话,但是细想又好像啥也没说。他说的话乍一听挺合理,但是这些话是万能的,适合任何一场比赛。”
拥有“前国脚”头衔
徐阳拥有“前国脚”的头衔,可是就连陪伴国足经历过1997年“金州惨案”的球迷,也实在想不起他在国家队的表现了。反正,国脚进进出出那么多,他开心就好。观众更期待的是他对足球赛事的专业解读。
徐阳解说的比赛真不少。对不起,要说“但是”了……
关于徐阳的解说,有一段往事不能不提。2018年世界杯,徐阳凌晨和刘嘉远搭档解说一场世界杯半决赛,由英格兰队对阵克罗地亚队。比赛上半场,徐阳很认真地分析了英格兰队皮克福德的特点,称其“在本届世界杯守门员当中,出球能力能排前三”。结果,“不解风情”的刘嘉远追问了一句:“那么徐指导,另外两名是谁呢?”
这句“灵魂拷问”,让徐阳有点措手不及。他停顿了一下之后说:“再看一看。”
曾被称为“徐至摩”
有的球迷送给徐阳一个颇具诗意的绰号——“徐至摩”。这是因为徐阳经常会回忆起自己在摩洛哥的时光。
徐阳在解说比赛时曾回忆说:“摩洛哥的街头,只要有路灯的地方,马路上、海滩边、停车场里,到处都是踢足球的孩子。”
有一次,徐阳解说了葡萄牙和摩洛哥队的比赛。有网友回忆,整个上半场,“徐指导”多次说他去过摩洛哥。后来,有的球迷开始把徐阳称为“徐至摩”。
徐阳曾在参加一次活动时说:“我想告诉球迷为什么摩洛哥队踢得不错,最后却赢不了比赛。没想到,我成了‘徐至摩’。”
当然,他也挺大度。有时候他在微博上总结完一场比赛后,还专门幽默地补上一句:“另外,我确实去过摩洛哥。”
解说送上“万能药”
往事如烟,随风去吧。今年的欧洲杯,徐阳转变了解说风格,没有带来“诗情画意”,而是落入了“俗套”。用他的解说录音,搭配任何比赛都毫无“违和感”。
“这时候需要一些节奏上的变化。”“你看,这个就是我说的节奏上的变化。”“还是要多利用场地的宽度。”“还是要将球控制在脚下,还是要更耐心一些。”“加强进攻的同时要注意防守。”“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个人站出来。”“领先的一方要注意防守,同时落后的一方也要加强进攻。”“比赛已经进行到白热化阶段,这个时候就是考验双方意志品质的时候了。”……
这样的解说可谓“滴水不漏”,就算说话时有些睡意,也绝不会出纰漏。
怎样才能做一个优秀的足球解说员?就像“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很难有定论,但“走心”是必须的。踢球的也好,说球的也罢,多用点心,多用点情,才能做好。
据《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