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21日
第10版:10

婚恋课成高校“爆款”课

青年婚恋焦虑如何破解

婚恋难在我国社会已然成为不争的事实。随着婚恋焦虑呈现年轻化趋势,在大学校园内,婚恋课程成为许多高校学生的“救命稻草”。很多高校婚恋相关的选修课,一经开设便受到大学生的追捧。

教授这门课程的武汉理工大学张晓文老师认为,互联网的发展是婚恋焦虑产生的主要推手,减少网络冲浪的时间,行动起来,与真实的世界发生链接是年轻人缓解校园婚恋焦虑、获得幸福的唯一方式。

婚恋课成为

校园“爆款”课程

“马上开始,还有一分钟!”上午9点左右,武汉大学大三学生傅森正紧张地盯着电脑屏幕。为了能抢到自己心仪的课程,他一早便登录选课系统,在电脑前等待。

当时针指向10点时,他迅速点击“选课”。直到“恋爱必修课”这一课程出现在课表中,他才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

“我已经盯着这门课3年了,想选它的人很多,不早点准备的话很难选到。”傅森表示。作为武汉大学的一门通识选修课,“恋爱必修课”自2012年设立起,就一直受到学生追捧,成为学校的“爆款”课程。

和傅森有相似经历的,还有武汉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叶维。由于缺乏婚恋知识、对婚恋充满向往,叶维与同寝室3位室友约好一起“抢”课。

她们想要“抢”的课程,是由武汉理工大学职业发展与心理学教师张晓文开设的一门通识选修课“婚恋职场人格”。

“虽然经历过恋情,但对婚恋还不系统了解。学校这门课程颇具名气,通过上课来学习婚恋知识是很好的渠道。”在叶维看来,通过学习有助于解决恋爱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在武汉理工大学,像叶维这样选择“婚恋职场人格”选修课程的研究生有1600余人,远多于选修其他通识选修类课程的人数。而实际上,慕名前来听课的学生,远不止这些。

据了解,“婚恋职场人格”和“爱情心理学”的线上课程一样火爆,两门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4年,选课人数过百万。其中,“婚恋职场人格”获得中国大学MOOC组织评选的2017年度“我最喜欢的MOOC”TOP3,张晓文也获得“爱课程”颁发的2017年度新锐教师奖。

社会婚恋焦虑

在高校扩散

曾修习过“恋爱必修课”的武汉大学研究生陈婉认为,高校婚恋课程不仅可以满足同学们对爱情的好奇与向往,也可以缓解与日俱增的婚恋焦虑。

在陈婉看来,近些年,关于出轨、家暴的消息越来越多,一些营销号专门靠挑起两性对立来吸引关注,引起社会婚恋焦虑。这种焦虑也影响到了大学生,这或许是婚恋课程火爆的原因之一。

当社会婚恋焦虑逐渐在“象牙塔”扩散,高校学生不知如何开始恋爱、盲目开始恋爱、不愿恋爱的情况层出不穷。

“刚确定可以读研,爸妈就开始催我找对象了。”武汉理工大学的研究生钟芸无奈地说。起初,钟芸以为在理工科学校,恋爱不会是难事,也曾和朋友立下“入学后一定要脱单”的目标。

然而,几个月后她发现,遇到合眼缘的她没有勇气主动联系,常常接触的那些同学她又没有感觉。在这样的情况下,她抱着“指不定能脱单,再学习些恋爱小知识”的想法,选修了张晓文老师开设的婚恋课程。

钟芸认为,相较于男性,女性更容易被“社会时间”所定义。随着年龄的增长,女生会承受更多来自父母与社会的压力。“每次看到地铁站墙上贴的‘湖北省硕博相亲’广告,我就会感到心惊。女生对自己的年龄本来就存在焦虑,读研之后,如果还没有稳定的婚恋对象,这份焦虑就会被无限放大。”

和钟芸有同样焦虑的,还有武汉某部属高校的研究生汪晨。“怎么办,我会不会嫁不出去啊”已经成了她的口头禅。汪晨表示,自己的焦虑主要来自网上关于婚恋层出不穷的负面报道。每次看到这些消息,她都会觉得“不相信爱情了”,担忧自己是否能够遇到合适的婚恋对象。

对汪晨来说,喧嚣的社会舆论已经影响了她对婚恋的看法。“我一方面渴望婚恋,另一方面又觉得很害怕。每次看到相关新闻和一些极端的评论,我就觉得就算找到了喜欢的人,也不敢恋爱,更不用说结婚了。”

婚恋焦虑不仅给年轻人带来恋爱的迷茫和盲目,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推动焦虑的极端化走向,“不婚主义”“不恋主义”在校园环境中有所滋长。

“与其担心以后的各种摩擦,在自己就可以养活自己的时代,不谈恋爱是最轻松的生活方式。”这是武汉某高校学生肖琪的“人生格言”。

如何破解

青年婚恋焦虑

作为一名婚恋课教师,张晓文发现,高校学生的婚恋观发生了巨大变化。

“我开设婚恋课已经10年了,很明显能感觉到,爱情现在好像‘祛魅’了,大家觉得这个东西没有这么神圣、这么必要。学生们会认为爱情很虚幻,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最后可能也未必得到很好的结果。”张晓文说。

湖北经济学院教师严念慈也有类似的感触。她在学校开设的“爱情社会学”与“爱情、婚姻与家庭”两门课程,吸引了诸多学生报名。其中,一个名为贾梁的学生的自白,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贾梁将自己的恋爱经历自嘲为“火箭坠毁式”恋爱,即轰轰烈烈地快速开始,又轰轰烈烈地快速结束。“有个女孩第一天和我认识,第二天就主动和我确认恋爱关系,换了情侣头像,在社交平台宣传,却又在第三天将我甩掉。”类似的事情,在他身上发生过不止一次。

贾梁既是“盲目恋爱”的受害者,也是“盲目恋爱”的参与者。“经历了这些后,我对爱情的期待开始退潮,我感觉到混乱、害怕和焦虑。我决定选择报复性交友,和许多女孩子暧昧,直到自己的热度过了,再置之不理。”

对此,严念慈表示,现在大学生的婚恋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象牙塔里纯真的慢恋爱渐行渐远,现在的年轻人比10年前更加焦虑。很多学生只在乎自己的感受,他们的爱情来得快去得也快。他们更重视婚恋技巧,而不是理论学习,比如学生选课时更关心如何学会谈恋爱,如何觅得良人。“这其实和我的课程内容有一定出入。”严念慈说。

在张晓文看来,互联网的发展是婚恋焦虑产生的主要推手。“在互联网时代出生的人受网络影响最大,个体的自主性、个人意识也更加强烈,在面对恋爱时,往往会持有更多不同的观念,展现出更多元、更个性的一面。”张晓文分析道。

“学生的情绪很容易被互联网带动,现在很多婚恋焦虑源自网络情绪的放大,以及对男女性别对立的渲染。网络对婚姻的负面报道、对孤独经济市场的引导增多,这种焦虑感会使得他们对婚恋的欲望降低。”张晓文说。

据《半月谈》

2021-06-21 婚恋课成高校“爆款”课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26328.html 1 青年婚恋焦虑如何破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