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16日
第09版:09

莫让“注水师资”害了孩子

本报特约评论员 杨三喜

“选机构,看师资”是不少家长在挑选校外培训机构时信奉的重要准则。但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低幼培训领域,存在老师上课“照本宣科”、培训半天就上岗凑数的“注水师资”现象,部分教师教学方式不恰当、道德素质低下,更是令人担忧。

(据6月12日《沧州晚报》4版)

校外培训机构师资注水问题并不是新问题。虽然经过了一轮又一轮的治理,但培训机构市场的师资乱象并没有彻底改变。

一方面,家长的教育焦虑越来越盛,校外培训市场越发壮大,在这种亢奋的市场环境下,一些培训机构追求快速做大做强,但市场上的优质师资供给远远跟不上师资需求,再加上政策趋严,在职教师被禁止参与校外培训机构补课,进一步限制了师资供给。所以,一些培训机构通过“注水”的方式来糊弄和忽悠家长和学员。

此外,培训机构之间的竞争加剧,也刺激了机构之间打造“名师”提高吸引力的冲动。

当然,师资“注水”乱象存在这么多年的主因,是相关监管机制不够健全,对培训机构尤其是教师资质的监管还存在漏洞,给了培训机构以可乘之机,让培训机构在虚假宣传上面肆无忌惮。

据了解,全国共有近800万校外培训教师,其中拥有教师资格证的不足1/4。从报道看,一些培训机构的教师口出脏言、素质低下。缺乏专业背景、专业能力,缺乏教育情怀,这样的教师如何能在育人阵地上站好岗?

因此,对监管部门来说,要进一步明确校外培训机构的师资要求,明确准入条件,并加强师资审核管理。

要想挤出水分,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求培训机构落实教师信息公开制度。设置教师信息公示入口,对从教人员姓名、照片及资格证编号信息进行公示,同时建立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监管体系,加强对这些信息的审核,让教师的真实情况明明白白呈现在家长面前。

这种情况,也提醒广大家长们不要一味追求校外教育。遇到良师则好,遇到素质低下的所谓教师,孩子的身心健康可能受到伤害,孩子的成长之路还可能被引向歧路、歪路。

还要看到,如果校外培训市场仍然是一个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家长可能也就顾不上师资的真实情况和机构的真实水平了。所以,除改进校外课后服务外,也要为虚火过旺的校外培训需求降温,才能让家长更从容理性的筛选机构和师资。

2021-06-16 本报特约评论员 杨三喜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25924.html 1 莫让“注水师资”害了孩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