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上午,在市区清池北大道一家保险公司院内,一只白头鹎幼鸟趴在水泥地上,被烈日晒得气息奄奄。两只成年白头鹎守在它旁边,无助地飞舞盘旋。
为了帮幼鸟回家,在那里上班的张中海搬着梯子四处寻找鸟窝。最终,他忙活了一个中午,终于将小家伙送回“家人”身边。
幼鸟坠地
当天上午10点多,张中海正在公司上班。
“咱公司院子里有一只小鸟,不知从哪儿掉出来的。好多人围着看呢。”一位刚从外面回来的同事对张中海说。“小鸟?”张中海有些好奇,起身走出办公室打算看一看。
那是一只比小鸡还要小一些的鸟,看上去是一只出生不久的幼鸟。不知是因为太阳太晒还是身体太弱小,幼鸟的眼睛紧紧闭着。它趴在地上,偶尔扇扇翅膀,扑腾着挪动身体(图一)。
幼鸟旁边还有两只成年的大鸟,看上去像是它的父母。它们一只嘴里叼着食物要给宝宝喂食,另一只在空中盘旋飞翔,对四周充满警戒。
“真可怜啊,看来小家伙不小心从鸟窝里掉出来了。”看着无助的一家三口,张中海有些心疼。院子里不时有车辆经过,他赶紧招呼大家避让,绕开幼鸟。
寻找鸟窝
临近中午,阳光刺眼,毫无遮挡的水泥地面被晒得烫手。“再过一会儿,这幼鸟还不得被烤熟了。”张中海赶紧找来一个纸箱,将幼鸟放进去,并安置到院子旁边一座车棚的阴凉处。
一见幼鸟挪了地儿,两只大鸟也赶紧跟了过去,守在一旁。它们一会儿落在纸箱旁看看宝宝的动静,一会儿飞到上空盘旋一阵。
“幼鸟既然掉在这儿,那鸟窝应该就在附近。”张中海就在公司院子里转悠。院子里的树、空调外机、车棚顶……他仰着脖子边走边瞧。
一个小时很快过去了,张中海一无所获。
中午吃饭时,他依然惦记着幼鸟。“纸箱不安全,万一碰到野猫怎么办。还是得赶紧把幼鸟送回鸟窝才行!”张中海匆匆扒拉了几口饭,又跟厨房的工作人员要了一些水和小米。他回到车棚,小心地将一些小米和水滴进了幼鸟的嘴巴里。
为了更好地帮助幼鸟,张中海将幼鸟和大鸟的照片发给了一位懂鸟的朋友。朋友告诉他,这种鸟叫白头鹎,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白头翁,是“三有”保护动物。
“小鸟如果回不了巢,大鸟也不会离开,最好还是让小鸟回到窝里比较好!”朋友这一番话,更坚定了张中海帮幼鸟回家的想法。
一家团圆
张中海顾不上午休了。
“从下面找不到,我从上面找还找不到吗?”张中海憋着一股劲儿。他搬来一个梯子,开始爬梯寻找鸟窝。
为了幼鸟,这个54岁的中年人将对高处的恐惧抛到了脑后。墙头没有,那就看看暖气架。暖气架没有,那就再去扒拉扒拉葡萄藤……张中海搬着梯子,顶着日头,上上下下一找就是一个半小时。终于,他在西侧院墙葡萄架叶子的深处,找到了一个小小的鸟窝。
此时,鸟窝里还有三只跟掉出来的幼鸟一般大的小家伙。“找到了!肯定就是这儿了。”张中海高兴极了。他赶紧爬下梯子,抱起装着幼鸟的纸箱,一手抱箱,一手扶梯,返回梯子顶端。
两米多高的葡萄架上,层层绿叶中藏着白头鹎夫妇精心筑好的窝。张中海用手掌轻轻托着幼鸟,小心翼翼地将幼鸟放了进去。
回到兄弟姐妹身边,幼鸟开心地扭了扭身子,跟大伙儿挤到了一起(图二)。
张中海终于松了一口气。跟他一样高兴的,还有一直守在幼鸟旁边的两只白头鹎大鸟。它们围着葡萄藤飞舞,发出一阵阵清脆欢快的叫声,仿佛在对热心肠的张中海表达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