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李淑涵 本报记者 唐慧
“表弟把欠我的钱已经如数还给我了,我们两家人也和好了,真是太感谢您了。”近日,河间市沙洼乡的刘某来到河间法院,向帮他调解债务纠纷的法官姜二兵连连道谢。
事情要从8年前说起。当年,刘某借给表弟唐某2.5万元钱。借款到期后,唐某以各种理由不还钱,双方因此闹上了法庭,两家的关系也闹僵了。
河间法院的法官了解到案件的症结所在,对双方进行劝解,化解了双方之间的纠纷。唐某将钱还给表哥刘某,两家人和好如初。
表弟借钱不还
与表哥反目成仇
河间市沙洼乡的刘某和同村的唐某是表兄弟。
2013年2月,唐某做生意缺少资金,便向同村的表哥刘某借了2.5万元钱。唐某给表哥写了一张欠条,并约定了还款日期。
还款期限到后,刘某多次找到唐某催要欠款,唐某却拒绝还钱。表兄弟两人为此屡次发生争吵,甚至差点动起手来。
双方的家人也因此牵扯其中,两家人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
为啥有钱不还
法官发现隐情
刘某始终没有要回钱,与唐某的关系也越来越僵。无奈之下,刘某一纸诉状将唐某起诉至河间法院。就在法院立案当天,刘某还向法院申请了诉前财产保全。
河间法院的姜二兵法官接案后,第一时间依法启动保全程序,冻结了唐某的相关账户。
随后,姜法官详细了解了案件后,决定从两家的亲戚关系入手,对双方进行调解。姜法官将唐某传唤到河间法院,详细了解了双方产生纠纷的过程,以及唐某拒绝还钱的原因。
通过法官推心置腹的劝解,唐某这才道出实情:他并非没钱还债,而是因为表哥刘某上门要债时说话难听,让他难以接受。一气之下,他拒绝还钱,这才导致矛盾逐渐升级。
法官解开“疙瘩”
表兄弟和好如初
姜法官了解到案件的症结,于是趁热打铁,对唐某和刘某进行调解。他对唐某明理释法,并讲明财产冻结可能给唐某的企业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唐某听了姜法官的分析,当场表示愿意偿还欠款。
姜法官又将刘某传唤到法院,从双方亲情的角度与他进行沟通。经过法官耐心劝说,刘某和唐某都表示愿意摒弃前嫌。唐某还给刘某2.5万元,双方当场达成和解,握手言和。
今年3月底,刘某向河间法院提交了撤销财产保全的申请书,申请解除财产保全。今年4月,刘某专程赶到河间法院,对姜法官的耐心调解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