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语
人生如碗,碗碎则无用,人去万事空。
一日三餐,离不开碗,碗与我们紧密相连。
细细想来,人的一生和碗有太多相似之处。
我们应虚心向碗学习它的生存之道。
人生如碗,尝遍苦甜
碗盛得下山珍海味,也咽得了野菜粗粮,装得了千年美酒,也喝得了平淡凉水。
碗尝遍了酸甜苦辣咸,才知世间百味的不同。
人生如碗,尝遍人生悲欢,体会人情冷暖。
喜怒哀乐,皆是生活的滋味,需要我们细细品味。
曹雪芹,一部“红楼”天下知,书里的悲欢离合,亦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
他出生于江宁名门望族,早年过着锦衣玉食、富贵风流的日子。
在家被祖母宠着,每日和姊妹丫鬟们一处,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吟诗作画,斗草簪花,过着悠闲自得、不知人间疾苦的蜜糖生活。
他曾经衣食无忧,但后来的境遇却急转而下,到了不得不卖田度日的境地。
家被抄后,曹雪芹开始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为生活奔波,为了家族复兴而努力,勤奋读书、访师觅友。
但正因有了这番经历,曹雪芹对人生才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成了巨著《红楼梦》 。
享得了福,也吃得了苦,给原本平淡的人生增加点味道。
人生如碗,方圆有度
古往今来,大多数的碗都以圆形为主,不管造型如何变,其构造都是接近圆。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取两块大小相同的泥块,一个做成方形的碗,一个做成圆形的碗,我们把圆形的碗加满水,然后倒进方形的碗里就会溢出来,圆形的碗盛得更多。
在储存的时候,方形的碗不易存放且容易磕碰,圆形的碗可以叠放在一起,容易储存。
碗因为少了一些棱角,它的容量就大了,与别的碗之间的碰撞就少了。
人也是如此,要懂得方圆有度,不可过于莽撞,意气用事。
曾国藩早年间由于太过彰显自己的锋芒,不懂收敛,说话得罪了不少人,这让他在仕途上遇到很大的阻力。
之后,他开始反思,学着收起锋芒,虚心倾听他人意见,发现别人的长处,在秉持傲骨的同时,与人相处言辞谦恭,这才使他后来在官场上如鱼得水、平步青云。
为人处世,适当去除一些棱角,保持方圆有度,可以容纳更多东西,亦懂得怎样与人相处。
一个人真正的成熟是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留天真。
人生如碗,底厚耐用
一只耐用的碗有这两个特点:一是底部比边缘略厚,基础打得好,上面才能承载更多食物。
二是大部分的碗都是从下往上逐步变宽,由少到多,逐次增加,才更稳定。
人也是如此,打好基础,才能走得更稳;从一点一滴积累,后面的路才会更好。
纵观历史,成大事者,皆需在时间里慢慢积累。
三国诸葛亮日常多看书,多出去体察世态人情,才能坐在茅屋里和刘备畅谈天下事。
西汉司马迁阅尽千百本史书,历经十三年,潜心打磨,才成“史家之绝唱”。
明代李时珍访百川,行千里,历经二十七年,遭遇重重险阻,构建古典医学巨著。
所以先有“厚积”,才能“薄发”。
我们只有不断增加人生的厚度,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得先机,在优胜劣汰的潮流中脱颖而出。
《荀子·劝学》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想要走得远,先走好脚下的每一步。
做人如碗,把底座打好,才能经得起岁月,结实耐用。
人生如碗,装多则溢
你装和碗差不多体积的水,碗收下,但漫过碗口,碗就不要了。
碗不贪,人也应当如此。
老话说,“贪多嚼不烂”“贪是万恶源”“为人莫贪,贪必有祸”。
古往今来,多少人都在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贪心没有好下场,知足人常乐。
贪财为财累。
人人都爱财,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钱财身外物,够用就好,多则无益。
和珅敛了一辈子财,一朝抄家,全部清零,担着贪官的名号,被后世人千万遍地谩骂。
人要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
《菜根谭》里有句话: “讨了人事的便宜,必受天道的亏;贪了世味的滋益,必招性分的损。”
世间烦恼何其多,想要清净自在,当断“心贪”。
人生如碗,磕磕碰碰
碗难免会磕磕碰碰,难免会有裂缝,人难免会跌跌撞撞,不那么顺遂。
但唯有经得起磕碰的碗,才不易碎,才经得起时间的打磨,用得长久。
人亦如此,谁不是一路跌跌撞撞地成长。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是许多人喜欢的诗词大家,人们不仅仅是被他的诗词折服,更是钦佩于他的人格。
说起苏轼的一生,那是相当曲折。
少年发奋读书,对未来充满豪情壮志,进京赶考,名动京师,一路顺风顺水进入朝堂。准备建功立业,大干一番事业时,却一再遭遇贬谪。
先是杭州,后又到密州、徐州、湖州,最后又因“乌台诗案”牵扯,发配到荒凉的黄州。
前半生似乎一直在不同的地方辗转徘徊,刚熟悉一个地方,又要到另一个地方,一直处在居无定所的漂泊状态。
一生起起伏伏,几经贬谪,但行走人世,向来坦荡。
苏轼从不曾抱怨,他把这些变故当成人生的常态,苦中作乐。
在杭州,他在西湖修了苏堤为民造福;在黄州,他开荒种地,在坡地上构建自己的安身之所,还戏称自己为“东坡居士”。
无论身处哪种境界,他都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把苦难写成诗词,他说“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些经历造就了苏轼的不凡,为苏轼诗、词、文的创作提供了营养。
有起伏才有故事,有故事才叫人生。
人生如碗,在磨练中自我成长,在磕磕绊绊中感悟此生,在积累中点亮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