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蔚蓝无云,初夏的早晨还伴着丝丝凉风。在献县本斋回族乡本斋明德小学的活动室里,孩子们排起了长队,手拿健康体检表,等待着期盼已久的体检。
“六一”儿童节前夕,沧州市老促会妇委会和市妇联、市妇幼保健院、沧州日报社妇委会、沧州女摄影家协会的相关工作人员和儿童医疗专家走进民族英雄马本斋的家乡,为本斋明德小学的孩子们进行健康体检,并对老区留守儿童进行慰问。
“今天体检,我不能请假”
5月28日上午,本斋明德小学的校长马合芳和校方工作人员早早就在现场等待。“你们可来了!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了!”马合芳说,很多孩子没有进行过体检,前两天,孩子们拿到体检单后,一直就盼着这一天的到来。
二年级一班的马树利早晨有些不舒服,家长想给他请假。马树利着急地说:“不行,今天体检,我不能请假。”
上午9点,一切准备就绪,义诊活动正式开始,市妇幼保健院的大夫们开始忙碌起来。
“来,小朋友,张开嘴巴,我来看看牙齿有没有虫子!”
“不要低头,咱们量身高呢,可别把你量矮了!”
“正常呼吸,不要紧张!”
“哎呀,小同学,你有10颗虫牙,以后得好好刷牙呀!”
面对这些一二年级的小同学,市妇幼保健院的大夫们极具耐心。
在等待体检时,孩子们兴奋地叽叽喳喳,对着体检表不断议论。
二年级的马光远和同学马志翔咬起了耳朵:“我还没体检过呢?你呢?”“我也没有!”随后,他又指着体检表上的“耵聍”二字问对方:“这俩字念什么?”“不知道!念‘丁宁’吗?”“你怎么就念半边呀?”俩人嘻嘻哈哈地笑起来。笑声吸引了老师的注意,“马志翔说得对,这两个字就念耵聍,就是耳屎的意思。”
看着孩子们兴奋的笑脸,老师们也开心地笑了。
孩子们体检期间,女摄影家协会的摄影家们也没闲着,纷纷拿起相机将忙碌的医生和兴奋的孩子收入镜头。
不会看视力表的小学生
眼科医生在检查时发现,一位没戴眼镜的小同学连视力表最上排的字母也说不对。他猜测孩子可能不是视力的问题,而是不懂视力表怎么看。医生连忙将孩子叫到跟前,教给他怎么看视力表。不多时,这位同学高兴地跑到指定位置,大声地说出了视力表上字母的方向。
“视力都是1.0,没有问题!”眼科医生高兴地在体检表上记下来。
儿科、儿保科、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大夫依次对孩子们进行认真的检查。
儿保科主任徐要选腰间盘增生,坐时间长了就会腰疼。体检进行到一个多小时,他就开始感觉到了不适。看着排队等待的学生们,他挪了挪凳子,换了一个坐姿继续问诊。
中午12点10分,241名孩子全部体检完毕。负责儿科检查的一位大夫急急忙忙地向卫生间跑去。同事笑着说:“我们这些体检项目一环扣一环,一个人耽误时间,就得积压下一堆孩子。因此,这3个多小时的体检时间里,我们一点水也不敢喝,就怕上厕所耽搁时间。”
慰问留守儿童
学生们体检期间,沧州市老促会妇委会、市妇联、沧州日报社妇委会的代表和沧州市妇幼保健院院长滕伟在当地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本斋东村留守儿童马海珍家,为其送上了500元慰问金和生活用品。
据校长马合芳介绍,9岁的马海珍是本斋明德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她的曾祖父和马本斋是堂兄弟,马海珍从小就是听着长辈讲述马本斋的英雄事迹长大的。
父母常年在外打工,马海珍跟着奶奶王淑兰一起生活。王淑兰自豪地告诉记者:“俺家海珍特别争气,次次考试都能拿奖状。现在奖状都贴满一面墙了。”
市老促会副会长、妇委会主任张书俭握住王淑兰的手说:“关爱老区妇女、儿童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希望孩子们都能健康茁壮地成长。”
面对人们的问候和关爱,王淑兰红了眼圈,她说:“我替孙女谢谢大家了。”
最好的儿童节礼物
沧州市妇幼保健院院长滕伟告诉记者:“从学校老师和孩子们对我们的期待可以看出,他们对这样的医疗服务特别欢迎,这说明基层更需要专业的医疗知识,平时大家获得这些专业知识的渠道太少了。作为医务工作者,在这样的服务里,我们也切身感受到了身为医者的价值。”
通过这次健康体检活动,医务工作者发现,绝大部分儿童此前没有做过体检,大部分儿童不刷牙或是只在早晨刷牙。孩子们存在的健康问题较多:儿童龋齿发病率55%;眼科视力不达标发生率是41%,其中较严重者8%;儿童鼻炎发病率15%。
儿保科主任徐要选说,通过问诊,他发现,农村儿童的营养问题也不容忽视,有不少儿童体重超标。孩子胖不代表壮,不代表营养均衡。他希望通过此次体检,孩子们的家长能重视起这一问题来。
本斋明德小学的校长马合芳说:“我们学校一共有600名学生。像马海珍这样的留守儿童也不在少数。对于农村儿童和家长来说,最缺的还是保健意识。很多家长会在孩子感冒、发烧时去找医生,但却往往忽视了孩子们的龋齿、近视、弱视等一些问题。这次专家们来到学校,带来了那么多的体检项目和健康宣传材料,这是给孩子们最好的儿童节礼物。”
(本版照片由王少华、傅新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