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代苗苗 通讯员 刘斯)近1个多月来,任丘市两岁男孩彬彬(化名)一直咳嗽、喘不上气、呼吸有异响。孩子家人将他送到沧州市中心医院后,医生从他的气道中取出了“肇事者”——半粒花生米。
彬彬的家人介绍说,1个多月前,彬彬突然开始咳喘,呼吸时还有哨音。家人以为他患了肺炎,带着他在诊所输液治疗10多天,但情况不见好转。
5月13日,心急如焚的一家人带着彬彬来到沧州市中心医院儿童院区就诊。
经胸部CT检查,医生怀疑彬彬的右主支气管有异物。但是,彬彬的父母并不清楚孩子吸入异物的时间和种类,推测孩子趁家人不注意,抓起小物品放进嘴里并发生了误吸。
经会诊,医生决定用可弯曲内镜为彬彬取出气管中的异物。
沧州市中心医院儿童院区小儿窥镜室主任张会武介绍,手术当天,医生探查发现,孩子右主支气管开口处卡着半粒花生米,而且它已被肉芽组织包裹,基本把气管开口堵死,只留下一个狭小的缝隙。医生把直径仅为2.8毫米的可弯曲内镜从彬彬的鼻孔中探入,将那半粒花生米取了出来。
手术次日,彬彬康复出院。
张会武说,1岁至3岁幼儿出现气道异物的情况最多,且危害性大,严重时可导致孩子窒息、呼吸衰竭、缺氧性脑病甚至死亡。家长平时应尽量避免喂幼儿果冻、坚果等食物,不要让孩子边跑边吃,孩子吃饭时不要逗弄、惊吓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