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25日
第13版:13

因家庭矛盾及夫妻感情不和

她带着四岁女儿和两岁儿子从24楼跳下

杨晓燕带女儿和儿子在动物园。

事发楼栋有33层高。

29岁的杨晓燕,从24楼重重地坠下,带着四岁女儿和两岁儿子。

那天清晨五六点钟,安徽合肥长丰县的阿奎利亚小区一位二楼住户开窗时,意外发现了草坪上的母子三人:杨晓燕穿着睡衣,斜躺在一棵树旁,女孩仰躺在井盖上,男孩还兜着尿不湿,靠近一楼墙沿。

6点52分接警后,民警和“120”赶到现场,发现杨晓燕和女儿已失去生命体征,她的儿子随后被送往医院抢救,当天13点30分离世。

坠楼前,杨晓燕在手机上写下了1920字的遗言,设置6点定时发送给妹夫,之后她关掉了手机,并把它藏在床底下。

遗言中,她叙说了和丈夫、公婆间的矛盾,说自己想离开家,又离不开孩子,选择这条路,“是最好的去处”。

当天,长丰县警方通报称,杨晓燕因家庭矛盾及夫妻感情不和,携子女跳楼自杀。

对于杨家人来说,他们无法接受晓燕的死,很想知道那晚发生了什么。

事发已近一月,杨晓燕和她的孩子还躺在殡仪馆,等待安葬。

坠楼

3月12日6点01分,杨晴丈夫收到了姐姐杨晓燕发来的遗言。

杨晴一下慌了,给姐姐打电话,关机。给姐夫杜海打,第一次被挂断,第二次也关机了。她急忙打给在合肥蜀山区上班的弟弟。

弟弟也给姐夫打,半小时后终于通了。问姐姐在哪儿,姐夫只说“在二院”。

杨晴和弟弟分别赶往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谁知找到省二院急救室,护士说大人不在了,有个小孩在抢救,杨晴一下瘫倒在地。给杜海打电话,杜海只说在做笔录,就挂断了。

杨父在杨晴姐弟的陪同下到派出所录笔录。

当晚,警方告诉杨家人,坠楼后,三人遗体“没一个地方是健全的”,尸检结果“符合高坠”,并非刑事案件,而是跳楼自杀。

杨家人想知道那晚发生了什么。

一名办案民警告诉记者,杜海接受警方问询时称,那晚七点多,杨晓燕回到家,当时杜海和他的母亲在家。夫妻两人“拌了两句嘴”,八点多就睡了。

12日早上5点半闹钟响了,杜海又躺了十几分钟,之后去卫生间。去的时候晓燕和孩子还在床上睡觉,出来后没看到人。

他没在意,直到刷手机看到小区业主群里有人发的小孩坠楼视频,衣服看着像自家孩子的,他跑下楼,才发现是妻子和孩子。

而杜海父亲杜伟才的说法略有不同。3月20日,他告诉记者,事发当晚他在工地上没回家,当晚没有发生争吵,妻子、儿子也没有说刺激杨晓燕的话。

“好好的什么都没发生,她会这样(做)?”杨家人有很多疑问:两个小孩起床,一点声响没有?人是从主卧阳台坠下的,防盗窗被打开了,杜海回房后一点没察觉?……

离婚

杨母最后一次见到女儿,是3月8日清晨。

那天,杨晓燕5点半起床,要和丈夫去民政局离婚。7点左右,她回到娘家拿户口本。

当天,杨晓燕在微信上告诉好友刘蕾,杜海没有挽留她,只问她想好了没。

为了离婚,杨晓燕答应不要孩子、共同财产,净身出户,抚养费等孩子大一些再给。她担心离婚后,公婆不让她看孩子。

调解员登记后,让他们一个月后过了“冷静期”再来。

当天下午,杨晓燕回家拿了两件衣服,借住到隔壁小区的周嘉雪家。

此后三天,杨晓燕依旧每天早上5点多出门,到小区外的生鲜超市上班。

那几天,跟同事、朋友聊完后,杨晓燕改变主意,想重新申请离婚,争取女儿的抚养权——女儿有先天性耳疾,她担心女儿受委屈。

孩子

杨家的两层楼房还是十多年前盖的,屋里没什么像样的家具,东西凌乱地摆放着。二楼房间里,两张床拼在一块,晓燕和孩子们回来了就睡这儿。

这里也是晓燕长大的地方。

读完初中,晓燕外出打工,到杭州电子厂做过三个月灯泡插件。父母不放心,她便回到合肥,在小饭馆做服务员、收银。

在家人、朋友眼中,她开朗、单纯,也很节俭,工资大部分贴补家里,经常给弟妹买衣服、鞋子。

2016年,通过媒人介绍,杨晓燕认识了大她一岁半的杜海。

杜海老家在20公里外的另一个村庄,他做铝合金门窗方面的工作,看上去老实、话少。杜海父亲在合肥工地上干活,母亲在上海做保姆,他有一个哥哥一个妹妹。2013年,父母出28万元首付,给他在阿奎利亚小区买了套房,还有20万元房贷。

晓燕父母起初不大同意,觉得杜家位置偏了点,但晓燕喜欢他,说他对自己好。没多久,她怀孕了。

相识三四个月后,两人结婚。婚后杜海上班,晓燕在家待产,公婆春节才过来,日子平淡如水。

2017年1月,女儿琪琪出生。晓燕想让婆婆帮忙照顾,被拒绝了,只得自己带。

儿子昊昊是意外怀上的。杜海想让母亲帮忙带,母亲不愿意。他们准备打掉,又舍不得,去南京做孕检后发现孩子很健康,决定生下来。

昊昊2019年2月出生。他生下来体弱,肺气管不好,一个多月时,呛了点风,住院花了一万多元;出院不到一个月,吹风后又住院花了一万多元——杨母说,住院费是女儿找她借的。

窘迫

个儿不高,很瘦,脸上有雀斑,素面朝天,穿着朴素,是杨晓燕留给小区邻居们的印象。人们常常看到她推着婴儿车,带两个孩子出去玩。

杨晓燕的日子过得俭省。朋友们回忆,婚后,她几乎没买过新衣服,邀她出去玩,也舍不得花钱,19.9元的汗蒸亲子票都心疼。但她不愿委屈孩子,琪琪的一条裙子400多元,她还惦记着给孩子买几百元的蚕丝被。

她经常用信用卡、花呗,“大家都以为她经济很紧张”。杨静雅听晓燕说过,去年杜海没给她钱,花呗到了还款日时,杜海替她还了。

她找刘蕾借过几次钱,10元、20元、100元都有,大多是给孩子买东西。“小孩看别人吃东西眼馋,她没钱,所以让我转给她。”刘蕾说。

婚后,为了给孩子看病、买东西,晓燕断断续续找娘家借了5万元。

晓燕一直以为杜海没钱,直到今年过年前,翻他手机,才发现他有10多万元的存款。

但杜伟才描述的截然不同:他称,儿子杜海一年能挣七八万元,“这钱不都给她用了吗?”他和妻子每年也会贴补他们一两万元。去年给琪琪买助听器花了两万多元,就是自己和大儿子各出了一万元。

破裂

琪琪几个月大的时候,杨晓燕第一次萌生离婚的想法。

遗言中,她写道:那次琪琪烧到39℃,两次尿到她裤子上,她没来得及换。中午,表弟帮忙做了午饭,她只吃了一口。孩子烧得太厉害,她一个人抱着去药房买药,还是药房的人帮忙喂的药。回家后,她抱着孩子坐在客厅,盼着丈夫早点回家。先回来的是公公,看家里碗筷未收、窗户关着,指责她把家弄得很乱。

两人吵了起来。

杜海回家后,说“他是我爸,他讲你,你只有忍着”。

争吵中,琪琪烧到39.8℃,他们慌忙赶往医院。回家路上,杨晓燕下定决心要离婚。

2019年婆婆患脑膜瘤,手术后,来晓燕家的次数变多。

“公公婆婆不来还好,自己辛苦一点也行,公公婆婆一来就吵架。”杨静雅好几次听晓燕提起想离婚。

隔阂不断加深,夫妻两人还动起手。杨晓燕向好友倾诉,发现丈夫存私房钱后,她让丈夫还她借娘家的钱,丈夫不给,她抱着丈夫的腿不让他走,丈夫把她眼镜摔了,又打了起来。

今年,婆婆又提出带孩子,考虑到儿子两岁了,晓燕答应了。

但争吵并没有停止。

几位常去超市买菜的顾客曾见到,晓燕边理货边哭。

等待

3月5日,周嘉雪看到杨晓燕婆婆在康复中心当着很多家长的面,说儿媳懒、小孩带不好。她录下来提醒晓燕。

晓燕把视频发给丈夫,丈夫没说什么。她下定决心要离婚。

坠楼前一天下午,周嘉雪又听到晓燕婆婆在康复中心说她带不好孩子。想着晓燕已经提离婚了,这次她没跟晓燕说,只问她,晚上回不回她家睡。晓燕说要回杜家。她便没再多问。

住周嘉雪家时,晓燕曾说,离婚后看不到孩子了,做月嫂能看到别人家孩子,也是一个期盼。

她们还约定,等晓燕存钱了,带她去把脸上的斑去掉,买些衣服,改变下自己。晓燕说,“好的好的,我努力上班、努力存钱!”

事发后,杨家人将晓燕生前和朋友、家人的聊天记录等,提交给了警方,想知道晓燕坠楼的动因。

去殡仪馆看望、火化,需要杜、杨两家签字。联系不上对方,杨家人便将截图发到网上,希望能让杜家人现身。

杨晴称,事发第八天,3月19日早上,她才收到杜伟才发来的短信,希望两家协商,让逝者早日火化。杨家要求杜海及父母、哥哥、媒人全部出面,但被拒绝。

而对于杨晴的说法,杜伟才全部否认。他称杨家发布在网上的内容是乱编的,出事后那几天,儿子手机在公安局,没有女方家电话,他们也不敢跟杨家人见面,怕起正面冲突,事情越闹越大。

“(杨晓燕)心好狠,把孩子带走了”,杜伟才说,出事后儿子精神恍惚、不愿说话,自己家才是最大的受害者。现在,他只想尽早火化、安葬,有什么事后期再处理。

此前,长丰县司法局曾介入调解。杨家坚持杜海及父母、哥哥全都出面对质,赔礼道歉;而杜家不希望杜海哥哥卷入,也不同意在葬礼上“披麻戴孝”。调解无疾而终,双方至今没能见面。

最近,杨家人联系上一位律师,准备民事诉讼。

晓燕的故事还在网上流传。

没人知道,那个夜晚,这位年轻妈妈是怎么度过的,她在想些什么,又是如何决绝地离去。

如果没有这场意外,她大概会带着女儿回娘家。琪琪到附近上幼儿园,她去做保姆。等拆迁房分下来,她会有一套房子,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房前会种满果树,还会有一口池塘,鲫鱼、泥鳅游来游去。等到春天的时候,带孩子去摘草莓。

那是她心心念念的生活。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据澎湃新闻

2021-05-25 因家庭矛盾及夫妻感情不和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23373.html 1 她带着四岁女儿和两岁儿子从24楼跳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