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岁的施启萍,退休前是小学教师,在合唱队里担任钢琴伴奏,手指在黑 白键之间灵活地游走,美妙的音乐便流淌而出。
94岁的徐桂兰身体底子好,节奏感强,是“彩虹老太太团”中年龄最大的一个。化上妆、跳起女团舞,台上的她仿佛年轻了20岁。
人活到90岁,还可以期待什么?在上海市杨浦区社会福利院(以下简称“杨福院”),老人们可以发抖音、做美篇,可以玩角色扮演,还可以跳女团舞“出道”。日前,凭借创意视频屡屡“出圈”的“杨福院”,获得了2021年上海市质量金奖。这也是这个奖项设立20年来,首次把最高荣誉颁给一家养老机构。
从《编花环的女孩》
到《乘风破浪的奶奶》
周六是探访日,一大早,“杨福院”就迎来了一批看望老人的家属。“杨福院”是上海市中心城区最大的综合型公办养老机构,核定床位1295张。住在这里的,大多是需求评估在四级和四级以上的高龄失智、失能老人,平均年龄88岁,90岁以上老人有273位,还有14名百岁老人。
92岁的陈珠花已在这里住了两年多。她一字不识,刚进“杨福院”时,她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我眼睛看不清楚,耳朵也听不清楚,唱歌唱不来,手工做不来。”扮演名画《编花环的女孩》的画中人,是陈老太太的“处女秀”。
去年9月的一天,“杨福院”的护工们突然都化身为“星探”,对照着十几幅世界名画在院内进行“海选”。在“老人版名画角色扮演”这一活动中,最出彩的是91岁的《吃苹果的玛格丽特》、73岁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相关视频在抖音上火了,年轻人们都自叹不如:“老先生、老太太们真会玩。”
今年春节期间,养老院进行了封闭式管理。老人无法和亲人在一起过春节,难免有些失落,“杨福院”培训处负责设计活动的社工罗鑫便开始策划能在院内实现的新玩法。“当时,电视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很火,我们就想到,老太太们也可以这么玩。”
“彩虹老太太团”成团了,平均年龄90岁。化上妆,穿上牛仔裤、卫衣、板鞋,戴上不同颜色的毛线帽和墨镜,老太太们跟着音乐跳起《无价之姐》。小视频发出去以后,有网友说:“看到这些老人家,好像就不那么害怕变老了。”
天气转暖之后,院里很多老先生、老太太坐在草地上晒太阳。受此情景启发,罗鑫又和团队一起拍摄了一组“小人国”错位照——
一位老先生在菜地里给一棵巨大的西蓝花松土,几个老人在可乐罐上“过独木桥”,一位老太太从杯子里跳出来……调皮的老人们仿佛置身于“小人国”。
老人对生活和烟火气
充满了渴望
“做这些尝试,是想让更多人了解养老机构。”“杨福院”院长乔毅皓说,在人们的普遍观念里,养老院或许是老人们寂寞度日、等待着一日三餐的地方,而“杨福院”的社工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让老人每天都有所期待。
2017年,院里自制了微电影《深夜的“杨福院”》,演员都是院里的老人;2019年,“杨福院”创作了上海首支护老者之歌《守护》,自导自演的音乐短片被141家养老机构采用。进驻抖音平台两年,共发布作品230个,“杨福院”的老人们早已习惯了各种镜头。
银发课堂每年分春秋两季招生,学生是院里的老人。开班前,楼道里贴满了招生简章,老人们就开始三三两两地商量着报哪个班,像极了大学社团的报名场面。
在28个兴趣班中,智能手机班最受欢迎。“去年疫情期间,养老院拒绝探视,但“杨福院”里上过智能手机班的老人,却懂得通过手机跟家人视频通话。”“杨福院”副院长黄蓉燕说。
“每年3月至6月和9月至12月举办银发课堂,7月和8月做拍摄项目,5月和10月还要举办一次大型主题活动。”黄蓉燕说,每年,“杨福院”都会全员出动为老人策划两场大型主题活动。
有一年,院里举办民俗游园会。吹糖人、画扇面、抓娃娃等摊位露天摆放,老人们边吃棉花糖,边乘坐旋转木马,开心得跟孩子一样。“志愿者还把平时需要坐轮椅的老人接下来,抬到旋转木马上。你会发现,老人对生活和烟火气充满了渴望。”
“老人喜欢什么样的活动?”经常有同行问乔毅浩。“在保障基本安全性的前提下,我们喜欢的活动,我们的孩子喜欢的活动,老人都会喜欢。”她回答说。
“老年工作是不具有参考性的,因为我们都没有老过,没有人知道自己到了80岁、90岁会怎样。”或许正是因为带着这份同理心,“杨福院”的工作总是充满着意想不到的创意和温情。
人老了
就像回到了儿童时代
14年前,乔毅皓和黄蓉燕通过了上海市杨浦区事业单位考试,同一天进入“杨福院”工作。那时候的养老机构还未形成可以依靠的规范和标准,这让两个年轻人一度感到“待不下去”。如今,14年过去了,她们陪伴着“杨福院”成长,也见证了养老行业变得越来越规范、标准越来越高。
经常有国内同行来参观,并称赞院里的规模和设施,有一些国外团队则会提出问题:“这么多床位,你们记得住每一个老人的名字吗?”国外养老机构追求细致的经营理念给了乔毅皓启发。“机构越大,管理的精细度要求就应该越高。”
近年来,“杨福院”也在数字化养老方面进行了探索。“养老照护是人对人的服务,借助科技手段不是为了减少人力,而是让护理员有更多时间陪伴老人。”乔毅皓说,“只要你愿意走近他们,每一位老人都可以给你很多启发和感动。”
有一位处在“叛逆期”的老先生,92岁,院内90%的管理规定他都不服从。“社工、主管、棋友、熟悉的老太太……很多人都找他聊过,均无效。”乔毅皓也参与其中,从老先生的青葱岁月谈到耄耋年华,聊到最后,老先生抬头望着天说:“多想某一天,往昔的日子可以重现!”乔毅皓想,老先生一定有他想回到的某天、想遇见的某人吧。
老人们做的事,有时候也会让护理人员哭笑不得。一次,两位老太太在房间里打了起来,子女都到场了。当晚,两位老太太分房睡。谁知,没过几天,92岁的老太太自己睡觉害怕,给87岁的老太太写了一封道歉信,希望对方能不计前嫌,回去同住。信里面细数了二人曾经和睦相处的往事,还有一起把某某的洗衣粉偷倒掉半包等事情。87岁的老太太把这封信交给了“组织”,要求根据信上内容严肃处理。“一起说过的话,一起做过的事,我们共同承担。”她对一位护理人员说。
人老了,就好像回到了儿童时代。一天早晨,护工把一位老先生推到门口,远远看到儿子拎着一个土黄色小坛子走过来。老先生顿时两眼放光:“老酒!”双手一撑轮椅扶手,恨不得站起来。当听到不能带进来之后,父子俩都很失望。为了安慰老爸,儿子去超市买了两提酸奶过来,老先生摇摇头说:“这个力道差得不是一点点啊……”
表白的事,不只年轻人会做。院里新大楼刚投入使用的第二年冬天,大雪“扑扑簌簌”下了一夜。第二天,二楼室外平台的浅雪上,出现了一个大大的爱心,里面写着“LOVE”,只为正对窗口的91岁老太太推窗可见。到现在也无法确定表白者是谁,但那个冬天,这场无记名表白却温暖了整个“杨福院”的人。
在《乘风破浪的奶奶》视频里,有两位行动不便的老太太坐在轮椅上挥舞着手臂,跟随节奏起舞。不管什么年纪,身处何种处境,也照样能“乘风破浪”,这或许就是“杨福院”的“魔力”吧。
据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