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19日
第04版:04

“药铺”里的故事……

——《济世沧海——沧州中医药文化展》昨开展

展厅里的“药铺”

电子针灸铜人

古代医疗器械

本报记者 苏少静 摄影报道

泛黄的医书典籍、大大小小的药钵、不同时期的手写药方、繁多的动植物标本……

昨天是国际博物馆日,沧州博物馆推出了历时两年精心打造的固定陈列《济世沧海——沧州中医药文化展》。

《济世沧海——沧州中医药文化展》位于沧州博物馆二楼D厅,分为“医脉相承”“守正创新”和“文化体验”三个部分,陈设展品有600余件,包括中医药药材、书籍、器具等。

此次展览以实物陈列展示为核心,集展示、收藏、研究于一体,将弘扬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科学知识。

沧州历史上有

3位中医名家

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而沧州中医药文化在中国中医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沧州历史上有扁鹊、刘完素和张锡纯3位中医名家,对中医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扁鹊,春秋战国时期名医,秦氏,名越人,渤海鄚(今任丘)人。

《沧州中医药文化展》中展出一块复刻的扁鹊针灸图画像石。这块画像石原石是1950年在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附近出土的,现存于曲阜孔庙大成殿东庑。从这块画像石上可以看到,扁鹊正在用针灸给病人治疗疾病。

中医药发展史上有4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巨著,分别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难经》的作者传说是扁鹊,以问答的形式编撰而成,共讨论了81个问题,故又称《八十一难》。全书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还分析了一些病症。

唐宋金元时期涌现出一大批著名医家,以刘完素为首的“金元四大家”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据传,刘完素原籍是肃宁,3岁随母迁至河间。因其自幼学医,医术高明,扶危济困,影响很大,故后人称其为“刘河间”。

刘完素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金元四大家”之首,“寒凉派”的创始人,他创建的“寒凉派”彻底扭转宋以来的烂补温燥用药之积弊。

刘完素的代表作是《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和《黄帝素问宣明论方》。三书后合编成丛书,刊于1186年,称为《河间全书》。其独到的学术主张和宝贵的临床经验,一直影响着后世医学的发展,直至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清朝晚期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叩开中国国门,西方科技文化随之涌入中国。其中,西医和西药的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药的发展。

张锡纯,盐山人,行医主张“师古而不泥古,参西而不悖中”,迈出了在临床中实践中西医结合的第一步,被誉为近代“医学革命第一人”。

1926年,张锡纯在天津设立“中西汇通社”作为传播中西医结合知识的场地,并刊行《医学衷中参西录》,对中西医结合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后世影响巨大。

《沧州中医药文化展》中展示了张锡纯墓地图片。

此外,展览还讲述了张元素、张从正、孙思邈等多位中医名家事迹,讲述春秋战国至汉代、唐宋金元、明清民国几个历史时期中医药文化发展状况,通过戥子秤、脉枕、药箱等文物进行了佐证。

展馆中的抗疫故事

历史上,沧州中医名家辈出。如今,沧州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一大批医护人员用仁心圣手呵护着市民的生命健康。

2019年年底,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在抗击疫情的战役中,沧州一些中医总结前人经验,制出中药茶饮、扶风防疫汤、连花抗瘟丸等中药汤剂、丸剂,为疫情防控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些中药饮剂也在此次展览中进行了展出。

同时,很多医护人员不顾自身安危,奔赴各地抗击疫情。这次展览中也展出了这些医护人员使用的物品。

在展示区,有一张特殊的机票,这张机票是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ICU护士孙辰捐赠的。机票上的日期是2020年3月20日,始发站是湖北武汉,到达站是“家”,舱位是“功勋舱”,登机口是“凯旋门”。

据悉,武汉爆发新冠肺炎疫情后,我市派出医护人员前去支援疫情防控工作,孙辰就是其中的一名。圆满完成任务后,孙辰和同事返沧乘飞机前,每人拿到了这样一张机票。

在机票旁边,写满沧州56名援鄂医护人员姓名的防护服同样引人注目。沧州这56名医护人员从湖北返回沧州后,沧州博物馆请他们在这件防护服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留作永久纪念。

不仅能参观

还可以体验

在展区内,除了陈列的历史文献和文物外,还有一面中草药标本墙,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一应俱全。

近百个中草药的标本瓶放置在玻璃架上,叠成一堵两米多高的透明墙。标本瓶里分别装有黄连、麦冬、沙参、蝎子、蝉蜕、蜈蚣、生石膏、滑石、牛黄等药材。每种药材旁边贴着便签,清楚地标注着各自的名称和功效。

在展厅的东南角,还有一个清代风格的“药铺”。“药铺”两侧廊柱悬挂着李鸿章为天津医学馆题写的对联“为良相,为良医,只此痌瘝(tōng guān,病痛)片念;有治人,有治法,何妨中外一家”。“药铺”里面挂着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位文状元刘春霖为亳州承庆堂题写的堂号及对联:“百草回春承祖德,千方和益庆苍生”。

这个“药铺”分别展示了问诊开方和药房抓药两个既相对独立又关联的场景,直观展示了古代医生给人看病以及抓药治病的过程。

此外,还有触摸屏供观众体验按方抓药的乐趣。电脑系统里录入了一些中医名家的处方,包括病症、用药情况等。参观者可以模拟中医专家思路,为病人开出处方。

展厅里还矗立着一具电子针灸铜人。铜人与真人生理结构一致,通体标注着人体穴位。

铜人前方有一个多媒体屏。游客点击多媒体屏幕上展示的穴位名称,铜人身上对应的穴位就会发光,这样可以直观地了解人体各个穴位。

用针灸行医救人,必须熟悉人体的穴位经络。起初,学医者认识穴位,主要依靠书籍。由于没有直观形象作为参考,容易出现错误。因此,古人发明了针灸铜人来解决这一难题。

2021-05-19 ——《济世沧海——沧州中医药文化展》昨开展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22825.html 1 “药铺”里的故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