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15日
第03版:03

“无声”的见面

本报记者 刘冰祎 殷实 摄影报道

5月12日上午8点,24岁的马凌军和工友正列队开早会。这时,洗车行门外走来几个人。马凌军无意一瞥,突然愣住了——来人中竟有他大半年没见的父母。

马凌军是广西人,幼年时因病失去大部分听力。去年,他来到沧州市德系之星洗车行实习、工作。除了他,这里还有马娜和谭有志等17名聋哑人。他们负责这家洗车行的精洗、汽车美容、设备修理工作。

“你们不是在南宁老家吗?怎么过来了?”看到父母朝他走来,马凌军激动地比划起手语。快速走来的马凌军母亲一把揽过他上下打量,父亲则笑着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除了马凌军的父母,洗车行员工马娜的父母和谭有志的父亲也分别从陕西和山西赶来了。活泼的马娜高兴地蹦起来,跑过去笑着挽起了父母的胳膊。谭有志和父亲无言相望了一阵,用力抱在一起(上图)。

一时间,洗车行的大厅里既热闹又安静。热闹,是因为每个人都笑了。安静,是因为这里几乎无人说话。虽然只是一次“无声”的见面,但对于许久未见的他们来说,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

看着工作大厅里由马凌军独自完成贴膜的汽车,父母脸上尽是欣喜。

为了这次惊喜见面,洗车行负责人徐芳准备了许久。她瞒着家在外省的聋哑员工联系了他们的家人,邀请他们的家人参加公司举办的“圆听障人士的创业梦——德爱小哑匠项目沧州地区启动会”,了解孩子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五名家长都是第一次来沧州。徐芳为他们提前安排好了食宿,让他们可以安心与孩子度过相聚的欢乐时光。有些员工的家长因故不能来现场,徐芳特意准备了视频,让他们与孩子“云见面”。

“店里大部分员工是聋哑人。他们干起活儿非常认真负责。今后,我们也会支持他们创业,祝愿他们拥有更好的未来。”徐芳说。

2021-05-15 本报记者 刘冰祎 殷实 摄影报道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22557.html 1 “无声”的见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