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13日
第10版:10

老年人网购更需谨慎

本报评论员 赵业乾

如今,一些老年人也玩起了智能手机,刷抖音、逛淘宝、在拼多多上抢红包……玩得不亦乐乎。但由于对网上商品的识别能力不够,导致很多老人网购上瘾,非理性消费。

(据5月11日《沧州晚报》11版)

现在,网购已成为网民的生活常态,不少老年人享受到了网购的便捷和实惠之后,沉迷其中,一发不可收拾。

于是,有的人利用老年人网购经验不足的特点,在网购平台上大肆诱导老年人购物,或向老年人推销假冒伪劣商品,甚至直接实施诈骗。在面对网络新骗局时,老年人往往很难识破,被骗者大有人在。

移动互联网时代,商家的宣传手法层出不穷。有的不良商家在网页或手机应用软件中插入推送广告,老人一不小心就会点进去,进而被诱导购物。

有的商家在微信文章中植入广告,一篇看似感人至深的故事背后,实则是商家在推销自己的商品。而很多人辨别不清,稀里糊涂掏钱,还以为自己是在献爱心。

另外,一份关于老年人网络消费的调查报告显示,老年人线上购物还具有“买用分离”的特征,即所购买的产品不一定为自己所用。有些老人出于关心,总想为子女或孙辈买东西,如果晚辈不喜欢,物品只能闲置。也有些老人在看到价格很低的商品时,会产生“不买就亏了”的想法,网购谁也用不上的物品。

老年人爱上网购无可厚非,这既满足了老年人的生活所需,也能让老年人紧跟时代步伐。但是,老年人在网上购物,一定要学会避开“网络陷阱”,谨慎消费。

一是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的谎言。大多数老年人的不理智购物行为或被骗经历,都是因为被“低价”诱惑。老年人要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网上,都不可能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如果商品价格过低,就要提高警惕。

二是网购前多问自己几个问题。比如,可以问问自己,“我需要这件商品吗”“它的价格为什么这么低”“商家会做赔本的买卖吗”……认真思考之后,再决定是否购买。

三是拿不准时多和子女商量。虽然老人生活经验丰富,但是对当前的网购环境却不甚了解。老年人在网购中遇到拿不准的情况,要多和子女商量,让子女帮忙甄别。如果遭遇了网络诈骗,损失了钱财,千万不要瞒着家人,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家人,让他们帮忙报警并及时处理,把损失降到最低。

2021-05-13 本报评论员 赵业乾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22363.html 1 老年人网购更需谨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