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06日
第10版:10

在回望中感受时代的进步

本报评论员 彭 玲

从南川楼片区开始征迁到现在,一个多月的时间,白希玉几乎每天都往南川楼跑。他拍每个拆迁的家庭,拍每一条胡同,还捡拾房主扔掉的“破烂”。他说,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留住记忆中的南川楼。

(据4月26日《沧州晚报》5版)

南川楼是个有文化韵味的地方,它见证了城市的沧桑过往,也充满了几代人的记忆。

正因为如此,当人们要离开的时候,许多人在留恋,在回望,在捡拾,在打捞。他们要留住记忆中的乡愁,要在回望中感受时代的脉动和脚步。

一座城市的崛起,往往是从人烟稠密的市井开始的。那里的街巷,储存的不仅是柴米油盐的味道、亲人欢聚的笑语、童年撒欢的笑声,更有太多奔波的汗水和成长的磕绊。

这些,是一个人心灵的秘史,永远在生命里打上了烙印。

当市井生活让位于城市的发展,这个地方,就承载了一座城市的过往和未来。所以白希玉们会一次次地往南川楼跑,在他们眼里,一个破水缸,一张旧椅子,一个手电筒都有了别样的意义。

没有对旧街区的改造,就没有新城市的诞生。

城市的提升改造,势必会毁掉一些东西,留下一些东西,再造一些东西。

有一天,当砖头小巷变成了青石甬路,当平房小院变成了街心花园,当旧楼房变成了雕梁画栋的朗吟楼,当臭水坑变成了一池碧波,许多人也许不再记得它原本的模样。

没有旧的对比,怎会有新颜的惊喜,城市不应忘记它来时的路,一个人也不应该忘记他的成长地。

当一个城市回望时,一座城的规划、建设、求新向上才更有意义。

人也不应该忘记乡愁,因为成长的根是一种牵绊,会让你不论走到哪里,都怀有一颗赤子之心。

从这个意义上说,白希玉们的记录与打捞,就变得格外有意义。那些老照片、老物件,有一天会在展览室里,向后人讲述过去的故事。

碧波荡漾的运河畔,风景如画。我们要记住乡愁,记住一座城市的来时路,是为了通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2021-05-06 本报评论员 彭 玲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21323.html 1 在回望中感受时代的进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