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06日
第04版:04

黄骅市西九女河村的宋春华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行走困难。虽然自身残疾,但她依然照顾着瘫痪的婆婆和智障的叔公公——

有爱的日子才温暖

本报通讯员 刘超 本报记者 杨玉霞 摄影报道

宋春华耐心为婆婆擦脸

宋春华给家人做饭

走进黄骅市西九女河村尚景坡老人的家,刚进院子就听到了“当当当”的声音。原来,尚景坡的儿媳宋春华正在剁肉馅儿。

只见菜板放在地上,宋春华弓着身,上半身俯下来,右腿略微弯曲,左腿打直,左手拿着菜刀在菜板上正剁得带劲儿。

“我这个腿不行啊,蹲也蹲不下,坐下再站起来很难,就只能这样了。”看到笔者,宋春华还有些不好意思,连忙解释。随后,扶着旁边的木柜,宋春华费力地站了起来。

自身残疾

也要照顾好老人

宋春华,50岁,是黄骅市官庄乡西九女河村人。她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左腿不能弯曲,走路时摇摇晃晃。

“我这个腿,平地走路都摔跤。每次走,最多走几十米就得找地方扶着歇歇。”宋春华说。

虽然身患残疾,宋春华却多年坚持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患病的叔公公。提起宋春华,很多村民都感叹:“这样的媳妇真难得!”

“谁都有老的时候,照顾老人是应该的。”面对别人的称赞,宋春华这样说。

宋春华是尚景坡和窦秀芳老两口的二儿媳。4年前,窦秀芳突发脑血栓瘫痪在床,宋春华就和大嫂刘金英一起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一直坚持到现在。

因从小患病,宋春华一直干不了重活,只能做些简单的家务活。即使是简单的家务活,对她来说也是一种考验。如果站着超过10来分钟,她的双腿就会打颤。如果坐下,她再站起来必须有人扶着。没人扶着,她就得找旁边能扶的东西。

早出晚归

她一刻也闲不下来

因为走路慢,干活慢,宋春华每天盘算着,早点干才能不耽误事。

宋春华的家与公婆的家相距只有800多米。对于她来说,这短短的800米是个大难题。

为了不耽误时间,她每天和丈夫一起出门。

无论冬夏,每天早上7点多,宋春华的丈夫就用三轮车载着宋春华出了家门,把她送到父母家后再去上班。

“每天早上7点半,我准到公婆那边,和上班一样准时。”宋春华打趣说。

每天上午,宋春华把婆婆收拾利索,就开始做午饭。“我身体不方便,干活慢,就早点做,省得着急。”因为行动不便,即使是简单的家务活,宋春华做起来也费时费力。虽然费力,但为了给老人们准备一日三餐,她一点都不肯凑合。

“今天中午准备给老人做丸子汤吃。我自己剁点肉,这样做出来的丸子香。”说话时,宋春华满脸是笑,透着一股爽朗劲儿。

对宋春华来说,汆丸子不太难,最难的就是蒸馒头。宋春华端不了面盆,就先把面一勺一勺盛到塑料袋里,再提着塑料袋把面倒进盆里。

一盆水端不了,宋春华就一瓢一瓢端。一盖帘馒头端不了,她就端一半……面对各种困难,宋春华总能想办法克服。

一到“岗”,宋春华就开始忙了起来。

给婆婆接大小便、洗脸梳头……把婆婆收拾利索后,宋春华就忙着收拾屋子,洗婆婆换下来的衣物。刷锅洗碗、洗菜做饭……这些家务活让宋春华忙得一刻也闲不下来。

宋春华的婆婆窦秀芳身高165厘米,体重65公斤。自从患上脑血栓后,窦秀芳的右半边身体没有知觉。靠着东西坐起来后,她可以用左手拿勺子吃饭,可是,每次把窦秀芳扶起来吃饭,对宋春华来说都是一次考验。

宋春华只有40多公斤重。由于站不直,她根本使不上力。和宋春华比起来,窦秀芳高大许多。宋春华说啥也扶不起窦秀芳来。幸亏宋春华的公公尚景坡身体还算硬朗,每次都帮着宋春华。尚景坡抱着窦秀芳,宋春华在旁边拽,两个人费半天劲,才把窦秀芳扶起来,让她靠着东西坐起来。

窦秀芳患有严重的糖尿病,需要每天打两针胰岛素,吃3种药。窦秀芳吃药的时间,宋春华记得格外仔细。“这种药早饭前吃,那种药中午吃,这种药得晚饭后吃。”宋春华说,“老人的药可不能马虎,吃早了、吃晚了、吃多了、吃少了都不行。”

“晚饭就好多了。孩子爸爸回来搭把手,我就轻松多了。”晚上,宋春华的丈夫尚福岗下班后,一家人一起吃晚饭。收拾停当后,俩人再一起回家。

忙了一天,宋春华也会觉得累,但她觉得,这是一份应该承担起的责任。

“老人养儿育女一辈子,就是为了老有所养。作为子女,照顾老人是应该的,哪能不尽心呢?”宋春华说。

再着急

也要有耐心

每次做出饭来,尚景坡都要给他弟弟尚景坤送一份。

80岁的尚景坤无儿无女,头脑还有些不清楚。由于患有精神疾病,尚景坤除了知道饿了吃饭之外,别的事都做不了。

宋春华和妯娌不仅要照顾婆婆,还要照顾叔公公。尚景坤有个爱好,就是往家里捡东西。大到破衣烂衫,小到人家扔的纸尿裤,只要他看见的,都往家里捡。

宋春华负责照顾老人的时候,除了给老人们做一日三餐,还要抽时间把尚景坤家里的破烂扔一扔,再把他的家收拾利索。

一日三餐做饭送饭,一年四季洗洗涮涮,宋春华一直尽心尽力地照顾着这个家。

“我干活都是靠时间磨出来的。”宋春华说,多年的生活磨出了她不爱着急的性格。不管是伺候婆婆,还是照顾叔公公,她都不着急上火。

“谁都有老的时候,咱不能和他们着急。”宋春华说。

每天很累

但很知足

“男人们在家的时候,也能把老人照顾好。只是为了一家人生活得更好,他们都得出去打工挣钱。家里就由女人们照顾。”宋春华说。

宋春华的小孙子今年4岁了,一直由她的儿媳妇自己带。“我这个身体照顾不了孩子。孩子小的时候,我抱不了。孩子大了到处跑,我又追不上。”宋春华说。对此,她很愧疚,但伺候老人是她的责任。不管怎样,她都要把老人照顾好。

接受采访间隙,剁肉和馅、淘米焖饭、洗菜切菜……伴随着“叮叮当当”的声音,宋春华有条不紊地做着午饭。临近中午,米饭快熟了,肉丸子也下锅了,再放上大白菜,一锅香喷喷的肉丸汤就可以出锅了。

每天忙忙活活的,宋春华很累,但她很知足,从不报怨。

“我把家里照顾好了,孩子的父亲在外面才能安心工作。他挣了钱,我们家的日子才会越来越好。”宋春华笑着说。

“这些年,多亏春华了。没有她,这一家子老小还真不知道该咋办了。”尚福岗感动地说。

2021-05-06 本报通讯员 刘超 本报记者 杨玉霞 摄影报道 黄骅市西九女河村的宋春华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行走困难。虽然自身残疾,但她依然照顾着瘫痪的婆婆和智障的叔公公——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21307.html 1 有爱的日子才温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