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29日
第02版:02

记者昨晚体验自动驾驶

比人眼更敏锐 比“老司机”更稳

本报记者 张倩 魏志广 摄影报道

叫车

上车

确认

行驶

自动驾驶夜间模式有何特点?面对昏暗的环境,车辆反应如何?带着这些疑问,昨天晚上,记者来到沧州开发区体验了自动驾驶。

一键叫车

夜间行驶非常安全

4月19日,我市自动驾驶夜间运营正式启动,市民可在每天18时至23时下单叫车。此次开放的夜间运营站点主要集中在沧州开发区,这标志着我市自动驾驶进入规模化时长运营发展的新阶段。

昨天晚上8点钟,记者在位于沧州开发区的自动驾驶标定与维护中心站叫了一辆自动驾驶车辆。

记者首先打开百度地图,在“自动驾驶打车”一栏,输入目的地“兴业公园站”,一键点击“立即呼叫”。记者填入身份信息后,一辆自动驾驶车辆很快接单了。

随后,记者接到了自动驾驶安全员打来的确认电话。大约3分钟后,一辆自动驾驶车辆驶来。

记者按照要求扫健康码、测量体温,然后上车。车辆中控位置和前排两个座位后方各有一台显示屏,显示着本次行程的路线。

“请您系好安全带,行程是2.7公里,大约5分钟。”在安全员的提醒下,记者扫码确认乘车信息,然后点击面前屏幕上的“开始”按钮,车辆随即启动。

记者发现,夜间行驶时,车辆会自动开启车灯。车辆启动后,车速维持在每小时45千米左右。而安全员一直将手放置在腿上,完全没有操控车辆。安全员告诉记者,夜间行车的速度比白天要慢一些。

天色昏暗,记者的视线明显受到限制,稍微远一点的行人和车辆已经看不清楚了。

而记者眼前的屏幕上,却清楚地显示着周围情况,其他行人、车辆的行动轨迹清晰可见。

一路上,自动驾驶车辆轻松变道、转弯、掉头、减速、绕行。无论是变道还是转向,这辆车都会及时打转向灯,非常遵守交通法律法规。

车辆继续向前行驶,来到一处路口。距离红绿灯还有一段距离时,车辆里面的屏幕上便开始显示红灯信号,并读取剩余秒数。

5分钟后,记者顺利到达目的地。

各种突发状况

都能处理

夜间行车,环境昏暗,路况复杂,对于司机来说,夜间行车难度比白天大很多,而自动驾驶的优势则显示出来了。

记者选取了一条光线相对昏暗的路段进行体验。路面上光线昏暗,记者坐在车里,视线就更差了。

前方突然出现一辆电动车,记者还没注意到这辆电动车时,自动驾驶车辆已经感知到它,并及时进行了避让。

又过了一会儿,对面远远驶来一辆轿车。这辆轿车开的是远光灯,在强烈的光线照射下,记者视线受到了很大影响,几乎看不清周围路况。而自动驾驶车辆丝毫未受影响,屏幕上依旧清晰地显示着路况。

面对突然出现的其他电动车和行人,自动驾驶车辆都及时进行了避让。

“夜间行车,司机视线受限很大,而对自动驾驶车辆来说,限制较小。”这位安全员告诉记者,自动驾驶车辆应用了多种智能技术,比人的肉眼观察得更细致,探测得也更远。

“‘鬼探头’、光线暗、对向有远光灯等情况,自动驾驶车辆都可以及时应对。”这位安全员说。

在整个打车过程中,记者发现,自动驾驶车辆行驶得非常平稳,而且能够处理各种突发情况。

目前已有67个站点

投入夜间运营

“市民可以在每天18时至23时下单叫车。”安全员告诉记者,这段时间,市民夜间打车主要集中在18时至19时的下班高峰期。“偶尔也会有加班的市民在比较晚的时间打车。”

记者了解到,自动驾驶夜间运营为市民带来了很多便利。市民郭女士就是其中的受益者。郭女士在沧州开发区管委会工作,前一段时间工作较多,曾连续加班。几天前,郭女士加班后没找到出租车,忽然想起自动驾驶夜间也运营了。她拿出手机叫了一辆车,四五分钟后,一辆自动驾驶车辆就来到她的跟前。

“既安全又方便。”郭女士说,乘坐自动驾驶车辆,她感受到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性。从那之后,郭女士每次加班都乘坐自动驾驶车辆回家。

夜间行驶是自动驾驶需要突破的场景难题之一,昏暗的环境、复杂的路况会使车辆感知、预测、规划、控制等模块面临挑战。沧州云图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百度自动驾驶技术团队,在2020年8月就已经开启了夜间运营测试。

沧州Apollo项目组在我市主城区进行规模化的L4级(高级别自动驾驶)自动驾驶车辆测试,已经完成了多种复杂场景下的技术测试验证。到现在,云图科技Apollo自动驾驶车队已具备精确及时处理各种夜间突发状况的能力。

记者在沧州云图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到,我市目前运营的自动驾驶站点达151个,其中夜间投入运营的站点有67个。这一次开放的夜间运营站点主要集中在沧州开发区,包括北京现代沧州工厂、沧州开发区行政审批局、靖烨科技园、沧州剑桥中学、兴业公园等。接下来,夜间运营站点将逐步向整个主城区拓展。

2021-04-29 本报记者 张倩 魏志广 摄影报道 记者昨晚体验自动驾驶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21073.html 1 比人眼更敏锐 比“老司机”更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