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袋、纸箱子、旧桌椅、自行车……楼道堆杂物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也存在安全隐患。
(据4月22日《沧州晚报》4版)
一直以来,楼道堆积杂物都是老旧小区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居民楼里常年堆积的杂物很难被清理,成了“老大难”问题。有些楼道即使被清理干净了,很快又被居民放置的杂物堆满,清理起来难度很大。
(一)
楼道不是储物间。
在一些居民心中,家门口或楼道拐角处放个鞋柜、堆点纸箱子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甚至有时候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做工作,居民们也不太理解。然而,楼道不仅是居民日常使用的通道,更是紧急情况下的疏散通道,绝不能成为个别居民的“储物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替换下来的旧物品越来越多。一些居民总觉得旧物品还会派得上用场,于是想办法找地方堆积起来,“自家门口”的楼道就成了他们的首选。这些“鸡肋”堆积物,其实很少会被再次使用。
还有一些人爱攒废旧物品换钱。这些东西堆在家里不仅占地方,而且还会有异味,于是他们就将废旧物品堆放在“自家门口”的楼道。
更有甚者,他们把杂物堆放在楼道,只是出于占便宜的心理,就为了多占一块地方。
(二)
堆放杂物危害多。
媒体曾多次报道过楼道堆放杂物引发火灾的新闻。个别居民对公共空间的侵占,实际上是对公众权益的侵害。
楼道是用来通行的,堆放杂物后,会影响居民通行。杂物一旦引发火灾,楼道成了“火道”,人们根本无法逃生,通道很可能成为死胡同;遇到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时候,楼道堆放杂物会影响逃生,阻碍救援。
此外,楼道堆积杂物还容易把人绊倒,引发邻里矛盾;杂物堆积容易滋生老鼠跳蚤,不利于身体健康;杂物堆积在楼道,会拉低居民整体的生活品质……
面对邻居在公共楼道堆杂物,大多住户碍于情面选择了隐忍,然而,楼道是大家的,任何人都无权侵占。
(三)
加强约束,为楼道“美颜”。
楼道的整洁,关乎老旧小区居民的幸福感,也反映了居民的文明程度。想要彻底解决,不仅需要宣传引导,还需要物业、社区、消防等部门合力监督,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物权法》明确规定:“公共区域属于全体业主所有,业主可以捍卫自己的权利不被侵害;业主行使权利不得危及建筑物的安全,不得损害其他业主的合法权益……”
为楼道“美颜”,需要居民的自觉配合和相互监督。只有大家把楼道当成自家“客厅”,随时打扫,大家才能有一个良好和谐的居住环境,“共建美好家园”才不是一句空谈。
为楼道“美颜”,需要物业、社区工作人员的努力,认真对待居民的投诉,快速反应,不让楼道杂物的清理工作成为一阵风。
为楼道“美颜”,更需要执法部门加强“硬约束”,对屡劝不改、屡禁不止的违法行为人给予惩处。
楼道是大家共同的空间,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