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早上7点钟,白希玉开着自己的电动四轮车,来到了南川楼。
车停在无线电二厂门口的便道上,白希玉下车往东溜达了百十来米,拿起手机又拍了起来。
他已记不清自己这是第多少次来南川楼。他知道,这里的变化,他都亲眼见证着,也拿手机拍了下来。
老服装厂的故事
白希玉今年59岁,企业退休职工,家住市区永济路附近。
他从小在运河边长大,对运河边的一草一木都充满感情。
从住的地方到南川楼片区,开着电动车,白希玉每趟要走20来分钟。
即便这样,他还是每天早晚开车到南川楼去看一看。
他会拿着手机,一家一户地走,经过户主同意后,慢慢地拿着手机拍。他也会捡一些他认为有纪念意义的、户主搬家时扔掉的老物件。
白希玉说,他做这些,和他喜欢收藏有关,也和他的经历有关。
白希玉是老沧州人,曾在原来的沧州市东风服装厂工作。
不仅仅是白希玉,他的父亲、母亲,都是东风服装厂的老员工。
对于这个服装厂,白希玉说,他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只是后来,这个服装厂倒闭了。
2008年,这个服装厂正式启动拆迁。白希玉说,那段时间,自己失落极了,就好像自己的家被拆迁一样。
每天有空的时候,他都会到服装厂去看看,虽然当年的手机像素不高,但他还是拍了点照片。
除此之外,在车间里看到一些有意义的老物件,白希玉也留下来一些。
每次一回想起当初那个服装厂,白希玉都会把这些老物件拿出来看看。
这些老物件记录了父母的半辈子和他的整个青春。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白希玉觉得这种记录方式,特别有意义。
拍下每一条胡同
后来的这些年里,白希玉断断续续记录过运河边一些普通老百姓家拆掉旧房子盖新房子的过程,只是一些片断。
这次记录南川楼片区的征迁,白希玉说,是他第一次长时间专注地记录一个村落蜕变。
白希玉的一个亲戚在南川楼片区住了几十年。白希玉小的时候也在运河边住,经常来亲戚家玩。关于南川楼的记忆,白希玉说就是那种闭上眼就有的儿时记忆。
这都是白希玉决定记录南川楼的原因。
3月初,南川楼片区居民接到征迁通知。白希玉就像征迁工作组的工作人员一样,“钉”在了这里。
每天早上六七点钟,白希玉开着自己的电动汽车来到这里,待两个小时再回去;下午五六点钟,白希玉又开着车来了,和乡亲们再聊聊,差不多两个小时之后,再回家。
他选择早晚来,为的是不耽误大家搬家、办正事。
聊的过程中,征得当事人同意后,白希玉会拍视频,记录下当时的情景和院子里的一草一木。
他把这些视频编辑后,发到抖音里,引起了很多沧州市民的关注。
白希玉说,有些视频的点击量很大。
一个多月时间下来,白希玉拍遍了南川楼片区的每一条胡同,也走过了家家户户的门口。
除了拍视频,他还从人们准备扔掉的东西里,发现了很多有纪念意义的老物件。
他在一户孟姓人家家中,发现了一幅书法作品。当事人搬家的时候想扔掉,白希玉花钱买了下来。
他想替这家人把这幅字留下来。他说,如果这家的后人想要这幅字,他会免费送给他们。
他这么做,就是为了让这家的后人或者离家在外的人,知道自己曾经的家在哪里,自己家曾经有过怎样的故事。
拍摄的同时,白希玉还拍下了家家户户的门牌号和门口。
让他感到遗憾的是,1号门牌号他始终没有找到。
“博物馆”
院子里一位老人在弯着腰收拾着东西,院门口几个邻居聚在一起聊着天……这些在白希玉的手里,都变成了珍贵的视频记忆。
他还专门去拍了居委会门口的两棵老树、南川楼遗址等一系列有纪念意义的东西。
如今走在南川楼的胡同里,路过每一个门口,白希玉都能如数家珍地说起发生在这家的征迁故事。
他也像南川楼片区居民一样,对这里的每一栋房子在什么位置,用自己的方法做了标记。
征迁正在进行。白希玉走在已经变成废墟的房子前,几乎能说出这家的主人大概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在这里拍下了什么样的视频,以及他在这里找到了什么样的老物件。
白希玉在西花园村附近租了一片地,还建了间房子。
他把收集到的这些老物件,都放到了这间房子里,算是一种展示。
十来平方米的房子里,老凳子、老水缸、旧录音机、旧电视简单地摆放着。
白希玉说,他租这片地不是专门为了做这件事,但他想用这间屋子,专门做这样一个村庄变迁记录。
有人开玩笑说,白希玉这是建了个南川楼老物件“博物馆”。白希玉笑着说,只是一间屋,只是一种展示。
大运河建设的车轮滚滚向前,作为曾经在运河边长大的孩子,他觉得自己是以这种方式在做一种告别,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
留个念想
南川楼片区的征迁速度很快,以后的建设速度应该会更快。白希玉希望他做的这些事,能为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留住记忆。
和一个月前对比,白希玉说,曾经忙着搬家、热热闹闹的胡同里,现在已经一片静寂。
一些房子也已经倒下,变成一片废墟。
白希玉说,这些也是值得记录的素材,这是南川楼片区蜕变的一个见证。
这些日子,白希玉来南川楼的次数,没有之前那么频繁了。但每隔一两天,他还是要来看看, 拍一拍这里点点滴滴的变化。
白希玉有一个期待,他期待着南川楼片区蜕变成功的那一天。
到了那一天,他要拍下南川楼蜕变后的美丽样子,然后把每一处的新颜和旧貌做一个对比。
一个小胡同、一个普通人家,很快就会变成大运河边美丽的景观。白希玉说,光想想这就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