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16日
第04版:04

历时数年,从试验室到试验田,从学校到基地,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孔德平和王增池夫妻二人终于把羊肚菌搬到了东光农民的大棚里。这是“娇气”而“尊贵”的羊肚菌首次在沧州种植成功——

羊肚菌“落户”记

本报记者 董芳辰 本报通讯员 尹微 摄影报道

王增池让羊肚菌“落户”沧州

彭炳涛和王增池观察出菇情况

“这茬羊肚菌长势很好,今年收益准又错不了。”47岁的孔德平笑着说。

在东光农民彭炳涛的大棚里,孔德平和妻子王增池一边观察着正在出菇的幼苗,一边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这是他们二人经过数年试验,终于栽培出来的珍贵食材羊肚菌。

“羊肚菌在沧州‘落户’成功,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让农民多了一条增收路。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数年的付出值了。”王增池说。

夫妻不谋而合

孔德平和妻子王增池都在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工作,从2016年开始,两人的眼睛盯上了羊肚菌的栽培。

羊肚菌长10多厘米,底部白白胖胖的,褐色的伞盖上有许多不规则的凹陷和褶皱,外形如羊肚,因此得名羊肚菌。

2012年,羊肚菌在我国开始栽培,2015年之后进行商业化生产,栽培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始终没在沧州栽培成功。

孔德平和妻子王增池是食用菌技术的推广和普及的人员,他们下定决心在沧州试种。

二人为了做试验,开始四处购买菌种,遇见专家老师,还会管人家要一些。

“羊肚菌是南方餐桌上的绝佳补品,一般用来煲汤,属进补食材。”孔德平说。羊肚菌在北方市场属于新鲜产品,整个河北省种植面积相对来说都比较少,沧州当地种植的人更是没有。

羊肚菌在北方的市场价格最好的时候能卖到百元钱左右一斤,在南方,风干后成品最高能卖到500元一斤。“如果农民能种上羊肚菌,效益肯定好。”

孔德平和王增池想把羊肚菌带到沧州,其实还有其他原因。

东光县秦一村是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的科技特派员对接扶贫村。孔德平是他们的定点农业科技特派员,他更想让乡亲们快些致富。

王增池多年从事农业种植方面的研究,也想在新品的种植方面有技术突破,夫妻二人不谋而合。

无论是种植致富,还是获得技术突破,试验都要走在前面。

一身泥土

在职院试验室里,两人分工合作,王增池进行主要研究,孔德平做助手。

种植羊肚菌,对于夫妻二人来说,还没有任何经验,只能参考多年积累的食用菌种植技术。

羊肚菌的主要产地在云南四川一带,随着全国种植面积的增加,羊肚菌的种植地域逐渐北移。

“北方有良好的基础设施,能够抵御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在北方,羊肚菌要实现高产稳产,技术是关键。”孔德平说。

羊肚菌种类有很多,要培养适宜在沧州生长的羊肚菌,还得着实下一番工夫。

羊肚菌很娇气,它对生长的环境和湿度要求很高,温度高了就面临虫害的威胁,温度低了就会绝收。

场地选择、场地处理、浇水、整地做畦,都有严格的要求。

王增池在试验室里挑选好土壤、控制好温度湿度,做了很多个培养基。培养基是用圆盘做的,上面有土和种子。

她要每天观察,哪一个培养基菌丝生长得最好。

从早上7点多钟开始,到晚上12点,除去上课的时间,王增池待的最多的地方就是试验室和校园里的那块试验田。

出菇期,是羊肚菌栽培管理的关键时期。

每年这个时期正是学院放寒假期间,空无一人的校园里只有王增池在试验室里忙进忙出。

王增池行色匆匆,不是待在试验室观察,就是在试验田里劳动。一天下来,她鞋上、身上粘上很多泥土,像极了种地的农民。

在数年的试验过程中,她的生活中,多了许多不为人知的镜头:

假期一个人在试验室里做培养基、接种、做药效试验,一直到夜深人静;

周末她一桶桶提水浇地,汗水打湿衣衫;

每天对温度、湿度进行观测记录,发现了羊肚菌原基的时候独自振臂欢呼……

历经数年, 王增池在十几个品种里,寻找到了最不娇气,出菇质量最高,成果最喜人的品种。

试验

要想把羊肚菌安心地交给种植户,就必须做好全面的准备。

羊肚菌不能随便乱用农药,就是平常的一些农药,羊肚菌也吃不消。

王增池又在试验室做起了农药试验。

她找来市面上几种常见农药,自己进行组合搭配,十多种经过组合后的农药培养基,又摆满了试验室。

记录观察,王增池又开始起早贪黑。

她的记录本用了一摞又一摞,用完的笔芯装了一兜又一兜。

“自从搞上了试验,家里的其他开销省了不少——她都没时间去花钱了。”孔德平笑着说。

以前的化妆品放得过了期,一双雨靴,成了她的常备用品。

王增池的脸也晒成了小麦色,双手也从细嫩变得粗糙,手指甲里也经常塞满泥土。她似乎忘了生活中还有打扮这个词,每天想的就是如何做试验。

就是在一次次的试验中,王增池有了新的发现。

“我把农药按照比例进行了混合搭配,有的剂量大些,成分多些,羊肚菌就不长了,有的剂量小些,成分少些,控制不住病虫害,羊肚菌就会长成畸形。”王增池说。

一组培养基有5个处理要做,每次做一组培养基,要一个多月才能观察出变化和效果。

最终,她找到了最佳配比的农药,既能无公害又能保证羊肚菌安全生长。

为了让农民真正了解羊肚菌的培植技术,夫妻二人还免费赠送农民技术资料。

生金

羊肚菌作为名贵食用菌,风味独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备受消费者青睐。

东光县秦村镇秦一村是职院的对接扶贫村,夫妻二人决定把羊肚菌送到村中试种。

他们选择了村中葡萄种植大户彭炳涛的大棚,先期进行培育。

为了让村民了解羊肚菌的种植前景,孔德平和同事们又带着村民代表去了外地参观学习,了解市场。

把菌种从试验室搬进试验基地,这既是一次实战,又是一次挑战。

“把产品带给农户种植,我们也是顶着很大的压力,冒着很大的风险,所以只能小批量种植。”孔德平说。

秦一村的土地大棚种着葡萄和无花果,每年10月中旬,地就闲了下来,这时候,采取间作羊肚菌,再合适不过。

把地翻好,把菌丝打磨碎,均匀地撒在距葡萄树约有一米的地方,大水浇透——2020年,沧州第一批羊肚菌从王增池的试验田挪到了农民的大田里。

一周去一次基地成了夫妻俩必须的行程,有时一周要去2至3次。

“5天到7天后,要及时摆放营养袋,严格控制地温。”

“地温要严格控制在20℃以下,保持氧气充足。”

“热了要通风,冷了要加温,其余的时间,让它自由生长即可。”

不在地里的时候,两人手机不离手,一天三次询问羊肚菌的生长情况,随时解决各种问题。

经过近3个月的细心管理,彭炳涛地里的第一茬羊肚菌收获了。

新鲜的羊肚菌卖到了南方的市场,每斤高达近百元。

看到了收益的彭炳涛不满足于刚开始的七分地的种植面积,又在自家屋后开辟出了一亩多地种植。

“当年种当年收,彭炳涛家收获了800多斤羊肚菌,几个月的时间,赚了约4万元。”孔德平说。

让夫妻二人高兴的是,他们在实践过程中,掌握了葡萄、无花果套种羊肚菌的关键技术,这样既不影响葡萄和无花果的生长,又增加了羊肚菌的收益。

羊肚菌的种植成功,让村民们看到了新的增收之路,他们也希望加入到种植的行列中来。

“财神爷来了。”夫妻俩每到试验基地去,种植户们大老远就招呼起来。

孔德平和王增池夫妻俩看着生长旺盛的羊肚菌,感受着农民的种植热情,心中倍感欣慰。

2021-04-16 本报记者 董芳辰 本报通讯员 尹微 摄影报道 历时数年,从试验室到试验田,从学校到基地,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孔德平和王增池夫妻二人终于把羊肚菌搬到了东光农民的大棚里。这是“娇气”而“尊贵”的羊肚菌首次在沧州种植成功——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9883.html 1 羊肚菌“落户”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