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齐晓梅
“黄骅信誉楼要20斤蒲公英、14斤阳沟菜,还有一家饭店要3斤蒲公英、3斤曲曲菜,今天都得发货……”4月1日凌晨3点多,闹铃一响,赵玉荣和老伴儿动身起床,招呼儿子、儿媳,准备装车发货。
59岁的赵玉荣家住黄骅市滕庄子镇夏庄子村。多年前,她专门在地里挖些野菜去黄骅市区卖。后来,赵玉荣承包大棚种植野菜。目前,她注册成立了硕德野菜种植场,种植了8个棚的野菜。
寻找菜根
早些年,一到清明节前后,赵玉荣都会到地里挖些新鲜的曲曲菜、蒲公英和阳沟菜,拿到黄骅市区售卖,每次都能卖个精光。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这道“野味”,野菜价格也从每斤几块钱逐渐涨到了十几块钱,让赵玉荣满心欢喜。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很多人看到了商机,都去地里挖野菜,野菜越来越少。此时,赵玉荣便想到将野菜引入大棚种植。
“什么?承包大棚不种蔬菜,种野菜?这一年能挣几个钱?”听说她要承包大棚种野菜,老伴儿首先表态反对。
“春天蔬菜种类少,纯天然的野菜能填补这个空当。曲曲菜割完一茬又一茬,保准比种别的菜挣钱。”赵玉荣知道,光靠一张嘴没办法说服人,只有自己先做好了,才有说服力。
2003年,她从村里承包了1个大棚,准备种植野菜。
那些日子,她天天往地里寻找野菜根,周边几个村庄跑遍了,就软磨硬泡让老伴儿带她去更远的地方。
“早晨四五点,带上一天的干粮和水,我们就出发了,到晚上六七点才回来。”炎热的夏天,她和老伴儿开着农用三轮车走遍了黄骅周边的乡镇,有时在地里一待就是一天。
因身体原因不能长时间蹲着,赵玉荣索性席地而坐挖菜根。为此,她身上起了好多疙瘩。“有的菜根有10多厘米长,非常难挖,划伤手是常有的事。铲子挖得要够深,还得注意不能伤到根。挖得越深,菜根移栽后越容易成活。”
有一次,赵玉荣在一处大洼里发现了成片的曲曲菜,这可把她高兴坏了。临近傍晚,天气阴沉,老伴儿催促她赶紧收拾东西回家,可她哪舍得走。
等他们把曲曲菜挖完,天色已黑。摸黑行驶在乡间土路上,一不小心,农用三轮车陷入了一片水洼里。夫妻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车子还是纹丝不动。
“后来,给儿子打电话让他找人帮忙。来了四五个小伙子,连拉带拽才把车从水洼里拉出来。晚上10点才到家,浑身上下被蚊子咬满了包。”以前为了挖菜根,赵玉荣没少挨埋怨。这一次,两个儿子看见她如此辛苦,趁空闲时也帮她挖菜根。
整宿守护大棚
每次挖回菜根,赵玉荣都会早早来到大棚,小心翼翼地把菜根一棵棵栽下、培土、浇水,等着成活。三四个月后,整个大棚种满了野菜。
赵玉荣满心欢喜地期待着这些野菜能有个好收成,却发现曲曲菜和蒲公英大部分成活了,阳沟菜的成活率却不足一成。几个月下来,每天起早贪黑却没有一分钱进账。
第一年的试种失败并没有让她放弃。第二年春天,她继续寻找野菜根。“曲曲菜和蒲公英还好,当年结种子,第二年出苗,可阳沟菜必须每年补苗。”除去刮风下雨天,她几乎每天到地里挖菜根。
为了让野菜绿色环保,赵玉荣种植中不施化肥和农药,如果地力不够就适量用些农家肥。
种植中,她发现野菜不同,所需要的温度、湿度和土壤条件也不一样。于是,赵玉荣接连承包了几个大棚,每个大棚只种一种野菜,一点点改善棚内环境,慢慢地摸索出各种野菜的种植经验。
野菜产量逐年提高,一切步入正轨。但天有不测风云,一场大雪过后,一个棚的野菜“全军覆灭”。
“种棚的人就怕刮风、下雪天。”赵玉荣清楚地记得,有一年春节刚过就下了场大雪。“第二天一早,一家人拿着耙子去清理棚顶的雪,可棚顶的竹竿还是被压折不少,棚里的菜都冻蔫了。”
有了这次的教训,赵玉荣和家人对野菜的照顾更加精心。去年3月,天气预报发布大风黄色预警,老伴儿带着两个儿子吃过晚饭就赶着去加固大棚。
晚上9点多,眼见外面起风,赵玉荣在家也坐不住了。她来到大棚,跟老伴儿和儿子们一起守着。“看哪里鼓包了,我们就赶紧拿铁丝缠住,一家人都不敢离开。野菜马上要上市了,只要棚里进了风,这一个棚的野菜就全完了。”
尽管大家尽力把每个角落都加固,但还是有几个棚的塑料膜被大风刮烂了。后来,又赶上倒春寒天气,“野菜还是被冻坏了不少”。
赵玉荣说:“种野菜虽然辛苦,但是收入可观。能让我们过上好日子,就算再苦再累也值得。”
给野菜找“婆家”
俗话说“一亩园能抵三亩田”,同样是种地,大棚种野菜的收益可比种庄稼高。每逢销售旺季,一家人都在大棚里忙活。尝到甜头的赵玉荣渐渐扩大了种植面积,从最初种植1个棚增加到了8个。
产量高了,销路是个问题。光靠几个饭店订购和零售可不行,赵玉荣要给自家野菜找个“好婆家”。
一天,她只身一人带着样品,骑着车子去黄骅信誉楼碰碰运气。她径直来到超市蔬菜区,找到柜组主任。“我把种的野菜拿给她看,问她能不能在商场卖。对方一看是本地种植的野菜,颜色鲜亮,当时就同意先订购40斤。”
没想到,她第一次主动上门推销如此顺利。跟黄骅信誉楼确立了合作关系,棚里的野菜进了大型商超并且还能卖个好价钱,赵玉荣悬着的心踏实了。
后来,东光、泊头和青县等地信誉楼蔬菜组负责人陆续找上门来,尝了赵玉荣种植的野菜后赞不绝口,并互相留下了联系方式,准备长期订购。
就这样,赵玉荣种植的野菜摆上了许多家庭的餐桌,甚至成为一些本地饭店招揽顾客的首选菜。而赵玉荣更是在2019年注册成立了硕德野菜种植场。
“清明节前后,野菜到了销售旺季,曲曲菜割完一茬,下一次还能继续割,也就等10天左右。现在,每天下午割菜、择菜、简单清洗,晚上打包,第二天一早发货,忙不过来了就雇村民来帮忙。”赵玉荣的话语间充满了干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