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是河北省2021年度公务员录用省市县乡四级联考的日子。
上午8点30分,李慧琳来到运河区迎宾路小学考点。看着周边很多人考试前还在看书、在手机上刷题,李慧琳心中五味杂陈。
“我是来‘裸考’的,一点书没看,就是来碰运气的。”她说。
碰运气
3月27日上午9点,伴随着开考铃声的响起,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考试开始了。
面对密密麻麻的题目,李慧琳有点儿发晕。“我报考的岗位录取比例很低,报名也就是来凑个热闹,跟买彩票一样撞撞大运。”李慧琳说。
作为一名 “裸考”者,卷子上的很多题她根本不会做。
李慧琳,今年26岁。大学毕业后,她应聘到了我市一家幼儿培训机构上班。
今年是李慧琳第二年参加四级联考了。
“我挺喜欢现在这份工作的,但别人说不稳定……”李慧琳听别人说公务员岗位非常热门,便抱着碰运气的心态报考了。
报考岗位的时候,李慧琳随便选择了一个专业对口的乡镇工作岗位。
报名后,虽然李慧琳买来复习资料、制订学习计划,但她没有把要“上岸”这种想法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买回来的书没翻几页,买回来的试卷没刷几题,李慧琳就“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了”。
考前,李慧琳把考试费交了,把准考证打印出来,把考试文具买好,唯独没有看书学习。
考试时间到了,她就直接去参加考试了。
李慧琳看到,她所在的考场中,有好几个座位上没有人。“看来不仅有我这样来‘裸考’的,还有不少人‘弃考’。”
考试全部结束后,李慧琳在朋友圈中写道:“这几年交了不少的考试报名费,买了很多本复习书,但我没有认真看过一本,我要向我花的这些钱道歉。”
“我也知道我不适合当公务员,但是每次都想碰一下运气。最后的结果就是我不仅业务上没什么进步,好运也没能降临。”李慧琳感叹。
“乖孩子”
今年25岁的陈晓刚刚参加完2021年度公务员录用省市县乡四级联考。
下午,考完申论的陈晓刚出考场就接到了妈妈的电话:“考得怎么样?”
“不怎么样。”陈晓早就明白,她这次考试肯定没戏。
从小到大,陈晓都是一个父母眼中的乖孩子。
从上哪所大学到选择什么专业,她都听从了家人的建议。
大学毕业后,学习会计专业的她,在青岛的一家外资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
陈晓本以为,找到一份喜欢的工作后可以脱离父母的“控制”,谁想到妈妈对她的这份工作并不满意。
近一年来,陈晓的妈妈三番五次地打电话给她,让她回来参加公务员考试:“在外面漂着叫啥事儿啊,赶紧考回家来上班吧。”
每当有公务员、事业单位的招考信息,妈妈都会第一时间发给她。不仅如此,妈妈还买了很多复习资料寄给她。
收到资料后,陈晓就把它们放在一边,“一眼也不想看”。
临近考试的那段时间,几乎每个晚上妈妈都会打电话监督陈晓复习备考。考试前一周,妈妈还从沧州坐火车来到青岛,侍候着陈晓,让她专心“备考”。
“我实在禁不起妈妈的软磨硬泡。”面对家人的催促,陈晓虽然内心很拒绝,但为了堵住家人的嘴或者“破灭”掉家人的想法,她顺从地参加了考试。
“让我去就去,反正我也不好好复习。”陈晓这样表达内心的想法。
这几年,陈晓参加了很多次“裸考”了。
“我完全是被动的,就是考给父母看的。”陈晓很无奈。
“我迷茫”
马静是我市一所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四学生,她笑称自己是“考证”大军中“裸考”的典型代表。
今年,马静刚刚参加完研究生考试,考试结果与自己的预料完全相符——没过线。
“看到同宿舍的舍友都在考研,我也跟着考。刚开始我就只想着试一试,说不定能进面试呢。”马静笑着对记者说,“当时就觉得不试一下挺可惜的。”
考研这条路走不通,面对即将到来的毕业季,马静一边忙着准备毕业论文,一边忙着找工作。
除此之外,她还计划在毕业前拿到教师资格证、导游证等。
今年4月份以来,她频繁往返在沧州、石家庄、北京、天津之间,参加各种考试。
至今,马静已经参加了各家公司的好多场笔试、面试。她在内心自嘲,由于没有学习,她的考试是真正的“裸考”。
用她自己的话说:“白天有两三节课,还要准备毕业论文,还在一家公司实习,实在没什么时间。”
十几场考试下来,马静没有接到任何面试的通知。
每次接到考试通知后,她总是觉得无法权衡,不知道该为哪个岗位或者哪个证书花时间学习。
“我觉得这一段时间,脑子都是乱的。”马静感觉特别受挫。她觉得这个证也有用、那个证也有用,最后却什么也没考下来。
至于今后想干什么,马静没啥规划。躺在宿舍的床上,马静感叹:“我只知道要考,但我很迷茫。”
找准方向
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裸考”的人集中在高校毕业生和职场新人中。
“我们宿舍6个人全部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认真复习准备的不多,更别说参加考前培训了。”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张志华说。
“我报名考试完全是为了感受一下氛围的。”职场新人张欣没有做考前的准备,直接来“裸考”。
也有一些人把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看成是自己“裸考”的“罪魁祸首”。“对于已经参加工作3年的我来说,平时工作这么忙,想‘上岸’根本没希望。”27岁的李萌说。
为何热衷报名却不进行准备的“裸考”的人如此多呢?
沧州师范学院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胡斯亮分析说,主要的原因就是一部分考生把考试当做撞大运,怀着侥幸心理考试,这才有了“裸考”。
其次,有的人没能很好地对自己的学业、职业进行规划,没能选定明确目标,而是处在“到处撒网”的“跟风”状态中。
“对于很多有过‘裸考’经历的人来说,他们或许还没有明确自己究竟适合什么工作。”胡斯亮说。
在就业指导中心工作,胡斯亮也接待过很多处在迷茫时期的年轻人。“有的毕业生告诉我,他因为报的考试太多,甚至忘记了考试的时间。”
“裸考”现象的出现,反映了求职者对职业前景的迷茫。“其实,学校应该在学生上学期间就对学生进行就业观念的培养。”胡斯亮说,大学生应该对自己的职业目标做出清醒的认识及判断,消除盲从心理,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和人生道路,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成功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