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上午,沧州市急救中心调度长张健,对前一天的120接线和具体情况做了个简单的统计。
3月31日,急救中心接到了200多个电话,经调度员了解情况,派出120救护车70余次,当天带回的急症患者有50例左右。
张健说,这就是急救中心每天的基本情况——120接的电话,有一部分并不“急救”。
醉酒的“患者”
张健做急救工作,已经有7年了。
这些年,他接过无数患者打来的急救电话。令他气愤的是,这个救命电话,有时候被当成了开玩笑的对象。
他清楚地记得那天深夜的一件事。
一天夜里11点多,急救中心接到电话,一名男子称,“我喝多了,难受,你们快来呀”。
拨打120的人说,自己名叫王某,在市北郊西花园村东头住,然后电话就挂断了。
几名医护人员,按照调度,立即开车赶往西花园村。
路上医护人员再给这名“患者”打电话时,电话已经关机。
到了西花园村,村里一片漆黑,家家户户悄无声息,“患者”在哪里?考虑到“患者”的安危,一旦耽误就会有性命危险,医护人员只有想办法联系“患者”。
百般无奈之下,医护人员给当地镇政府打了值班电话。
通过镇政府的值班电话,医护人员找到了村委会主任的电话。
因为时间已经很晚,村委会主任早已睡下,医护人员打了数次后,电话才被接通。
村委会主任根据医护人员提供的电话号码,找出了打电话的村民,可是给“患者”打电话,依旧无法接通。
后来,人们找到“患者”的邻居,最终找到了“患者”家。
敲开大门,“患者”正呼呼大睡。
“患者”的妻子告诉医护人员,丈夫爱喝酒,这次喝多了,两人为此吵了架。
醉酒的王某一气之下打了120,然后扔下手机倒头大睡。
医护人员给这位“患者”进行了简单的检查,发现患者身体各项指标都比较平稳,才开车离开。
等他们回到单位,已经是凌晨两点了。
让人气愤的“恶搞”
那些“无效”的救命电话不仅来自于醉酒者的酒后行为,更有一些来自于人为的“恶搞”。
一天夜里12点多,急救中心接到电话称,市区香堤荣府小区一户人家有病人需要急救。
打来的电话是一个座机号,电话那头把病人的家庭住址、电话都说得很清楚。
急救中心人员在行驶的路上给座机号打电话,但电话无人接听。
他们尝试着给留下的手机号打电话,打通后对方却称,家里没病人,自家也没有人打过120急救电话。而“报警”人打电话留下的座机号,经确认是一个公用电话号码。
再三确认为“恶搞”后,医护人员半路返回。
张健说,能半路折返其实还算是幸运的。
有一次,医护人员联系不上打120电话的人,按留下的地址找到了病人的家里。
因为是在半夜,很多人都已经睡熟,医护人员好大一会儿才将门敲开。
开门的人看到120急救人员后,一脸惊讶和愤怒。
医护人员说,是您家有病人需要急救吗?
对方劈头说一句“你家才有人需要急救呢”,然后关上了门。
张健说,话说得不好听还是好的,更有甚者,还会骂人。
张健告诉记者,这些情况,多数都是平时有矛盾的人,打120电话给对方添堵,给自己泄愤。“不管因为什么,乱打120电话,都是不允许的。”张健说。
竟到医院“放风”
去年疫情期间,120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遇到了更奇葩的事情。
当时,市区各小区及公共场所管控都比较严格,也有一些外地来沧人员,按照规定进行隔离。
张健告诉记者,那段时间,他们接到过几个特殊的120急救电话。
打电话的人称,自己肚子疼或者不舒服,可来到医院一检查,身体根本没问题。
张健说,他很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医护人员从道东一个小区里,接来一位自称身体不舒服30岁左右的男子。
到医院后,经过简单的检查,医护人员发现这名男子身体并无异样。
更令人奇怪的是,检查结束后,这名男子在医院里转来转去,这里瞅瞅,那里看看,一副好奇的神色。
当医护人员问他还有什么事情时,这名男子说,他想溜达溜达,“你们医院救治新冠病人的病区在哪里?现在里边有多少病人?”这名男子问。
他那种表情,不像是来医院看病的,而是像到医院来“了解情况的”。
张健说,遇到这种情况,他们也很无奈。
看到医护人员没人理他,这名男子便离开了。
“120是救命的电话,怎么能随意拨打。急救中心是救命的地方,怎么能当成‘放风’的地方。”直到现在,医护人员说起这件事,依然很无奈。
屏蔽骚扰电话
这些“无效”电话,有的是恶搞,有的是报复,更有甚者是骚扰。
在市急救中心的调度室,宋谦诚是一名有着20多年工作经验的调度员。
这些年,几乎每天,她都能接到几个骚扰电话。
“阿姨,我家着火了!”
“你好,我在酒吧呢,一个人,出来喝一杯?”
“你的声音很像我以前的女朋友,可不可以留个联系方式?”
她说:“有时候,骚扰电话甚至达到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宋谦诚说,不少骚扰电话是用公用电话打来的。
为了减少恶意骚扰电话占用公共急救资源,张健说,遇到这种情况,他们一般会选择把这种恶意骚扰电话屏蔽20分钟。
“每一个骚扰电话,伤害的不仅是医护人员,在电话线被占用的时候,也许正有患者等待急救而打不进电话来。”张健说。
生命通道不能“堵”
张健说,为了避免一些“无效”的电话占据公共急救资源,这些年,他们也在不断地从自身出发,寻求解决方法。
张健介绍,每隔一段时间他们都会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调度人员在接到120急救电话时,对呼救者的情况能有更专业的初步判断。
“引导呼救者对相关信息作出简单、准确的回答,以便120急救工作人员能以最快的时间到达呼救者身边。”张健说,这样也可以初步判断出哪些是恶意电话。
张健说,恶意骚扰电话占用的时间,可能就是一个急症病人的生命抢救时间。其实我们的急救资源是非常有限的,按照目前的配置,全市平均每3万到5万人,才有一辆救护车。所以说,维护120急救电话的畅通,减少不必要的占用,是给别人留一条生命通道,某种意义上也是在给自己留一条生命通道。
记者了解到,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公安机关可以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在此,有关部门提醒广大市民,没有需要请不要占用“生命热线”,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恶意拨打120将面临罚款或拘留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