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07日
第13版:13

美白针一针见效 七氟烷一捂就晕?

3月“科学”流言榜告诉你“不可能”

春天到来,云南很多野菜上市,香椿、白花、金雀花等成为市民美味。那么,可以借助识图软件跑到山上挖野菜吗?“美白针”能一针见效吗?熬夜可以通过“补觉”补回来吗……近日发布的“科学”流言榜为公众解惑。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

美白针

一针见效?并不靠谱!

流言:不少医疗机构都推出了“美白针”,一针见效,可以帮助皮肤彻底美白。

真相:目前所有注射类美白产品都不靠谱,国家也没有批准相关产品。举例来说,一种常见“美白针”的主要成分氨甲环酸属于凝血剂,通常在围手术期作为止血药使用。氨甲环酸到底能不能美白,现在还没有科学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一旦长期、大剂量注射,会有造成血栓的风险。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最好不要贸然尝试商家推销的产品。整形美容应该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首先要做到对健康没有伤害,不能以牺牲保护性功能为代价来“变美”。

七氟烷

一捂就晕?不太可能!

流言:影视作品中“一捂就晕”的迷药是真的,七氟烷就是其中之一。

真相:七氟烷虽是临床上应用最广的麻醉药之一,但其使用也并非“一捂”那么简单。在临床应用中,医生通常会采用“潮气量法”或“肺活量法”进行吸入诱导,正常成年人在诱导麻醉阶段,佩戴呼吸罩吸入七氟烷的浓度在5%~8%,2分钟左右即会进入外科麻醉所需的无意识状态。

因为七氟烷很易挥发,所以使用中需要麻醉机源源不断提供麻醉剂的密闭通气回路。日常生活中,是很难维持一定浓度、一定时间吸入七氟烷的,因此影视作品中那种“一闻就晕,一晕就晕好久”的状况很难发生。

从理化性质和药理学角度分析,目前所有的吸入麻醉药物均不可能几秒钟内使人失去意识。其实,相比于人们害怕的“一闻就倒”,口服摄入麻醉药物的危险更应引起公众的警觉,在多数使用麻醉药的犯罪案件中,不法分子是将迷药掺入酒水、食品中,让受害人“中招”。

据《科技日报》

2021-04-07 3月“科学”流言榜告诉你“不可能”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8970.html 1 美白针一针见效 七氟烷一捂就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