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02日
第12版:12

“报复性熬夜”成生活常态

年轻人怎么才能睡好觉

近日,在2021年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世界睡眠日新闻发布会”上,这位记者描述了上班族的现状:一回家就爱“葛优躺”,一刷手机就躺在床上,熬夜成了习惯。很多年轻人为了弥补白天无法支配自我时间的遗憾,到了夜晚,疯狂打游戏或刷剧,在熬夜中获得快感。这被专家称为“报复性熬夜”,已成为很多年轻人的生活常态。

青年“报复性熬夜”成常态

对于湖北一高校大四的学生钱秋鹤来说,她觉得夜间才是自己的娱乐时间。

晚上9点上完课,回到寝室,她习惯打开手机刷抖音,刷到11点,“总觉得没玩够”。爬上床后,她还会点开综艺节目,戴上耳机,刷上1.5个小时,把最新的节目刷完,才“心满意足地关掉手机”。

“凌晨入睡已成为普遍现象。”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教授叶京英团队发布一项调查显示,18岁至30岁的人群入睡最晚,25岁至50岁的中青年人群睡眠质量最低。一方面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白天事务多,夜间成为年轻人休闲的主要时间段,另一方面吸引年轻人的软件、节目越来越多,年轻人禁不住诱惑熬夜玩手机。

在中科院院士陆林看来,深层睡眠对人体的大脑代谢废物的清除、记忆的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年轻人长期熬夜,压缩深睡眠的时间,违背了自然规律,心率、血糖、血压无法得到正常调节,严重者甚至可导致基因的变异。

“报复性”熬夜对年轻人身体的损耗不容忽视。一个显著的趋势是:与内分泌相关的肿瘤患病率在年轻人群体里上升的速度很快。“我常觉得这类疾病本不应该发生在这个年龄段,但从研究结果来看,该类患病率上升跟长时间熬夜存在很强的关联性。”叶京英说道。

《社会蓝皮书》(2021年)指出,大学生身上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体症状和器官功能健康问题,胃肠、疲劳、睡眠质量和身体疼痛等问题较为明显,且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人数比例较高。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科学

在睡眠知识上总有一种误区:如果晚睡晚起,睡够了8个小时是否就不算熬夜了?

大二学生曾尾(化名)习惯在周五晚上追剧到深夜,她常安慰自己第二天周末没有课,可以补觉。一到周六上午,整个寝室的同学都睡到中午12点,熬到肚子饿了,才会有人陆陆续续起床。她算了算,有时周末睡觉的时间超过了12个小时,“比平时睡得充足”。

陆林在交流环节上直言,“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受地球太阳的运转影响,人体依据自然规律形成了稳定的生物节律,每天晚上11点左右开始分泌褪黑素,人体产生困意,到凌晨一两点时达到高峰,3点到5点时分泌水平逐渐下降,人即将进入苏醒状态。“如果长期熬夜,靠白天睡觉来弥补,很难扭转褪黑素分泌受阻的现状。”

“睡眠质量还与授时因子存在一定的联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教授张斌补充道,授时因子即人体的活动要与自然运转同步,如白天需要接触光照,运动、饮食模式与地球的24小时周期和12个月周期同步的外源性环境因子相吻合,而生物钟就会在授时因子的作用下调节相应的生理节律。

自古提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是这个道理。

改变生活方式是提高睡眠质量的关键

在交流会上,从医39年的叶京英感触颇深,“如果有个健康的睡眠方式,很大程度上可以预防疾病,远离疾病”。

10年前,她曾带领团队作了一项调查,针对有睡眠呼吸障碍的病人采取四种不同的治疗方式,第一种为改变生活方式,第二种为佩戴呼吸机,第三种为他们采取手术治疗,第四种则通过佩戴口腔矫治器来治疗。结果发现,第一种改变生活方式的方法,对治疗睡眠呼吸障碍的疾病效果最为显著。

她建议,熬夜的年轻人要改变或戒掉不良的生活方式,掌握健康睡眠知识,为身体的循环运转、大脑休息提供充足的自我调整时间。

坚持运动也是提高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1年运动与睡眠白皮书》中提到,早起运动人群的睡眠质量最佳,早起运动,睡眠质量评价为“非常好”和“比较好”的占比为55%,位居各个运动时段第一名。

陆林认为,年轻人要提高睡眠质量,改掉“报复性熬夜”的不良习惯,一方面尽量做到在睡觉之前一个小时内,关掉手机,减少手机依赖感;另一方面要睡够7个至8个小时,卧室的温度要低,保持安静的睡眠环境,营造舒适的睡眠氛围。   

据《北京青年报》

2021-04-02 “报复性熬夜”成生活常态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8690.html 1 年轻人怎么才能睡好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