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狗不理”北京总店(前门店)大门紧闭疑似关店,前门店是“狗不理”官方承认的北京的最后一家门店。
3月29日,记者查询“狗不理”官网发现,北京已经没有“狗不理”门店。这个曾经火上春晚的老字号的败退,为何被网友评价为“一手好牌,打个稀烂”?
(据3月31日《沧州晚报》11版)
在北京关闭最后一家门店,在“大本营”天津进行门店收缩,老字号“狗不理”此举是折翅伤翼的无奈之举,更是自求新生的必要选择。“狗不理”在京城混不下去了,也值得其他老字号警醒。老字号怎么面临困境,走过当下,依笔者看,应迈过两道坎:要反思,更要进取。
“狗不理”作为家喻户晓的老字号,征服了几代人。尽管时代不同了,满足消费者的餐饮口味习惯,为消费者提供更优的服务,依然还是企业的根本。
理性的经营者不会做有损消费者利益的亏心事。企业想赚客户的钱,就必须守住底线,并顺应时代和客户需求,如此,才有可能做得长久。如果以老字号自居,不把顾客当回事,经营中做捡“芝麻”丢“西瓜”的蠢事,消费者是不会买账的。
在新时代、新业态面前,老字号或比其他经营者有着更多的困惑。老字号面临如何守住原有商品质量和服务的问题,也面临如何拓展思路、迎接挑战、适应当下竞争的问题。
在许多企业重视线上销售的时候,“狗不理”现在才收缩门店,将更多精力放在线上,将预包装包子和各类预包装食品当成发展重点,已经有些“慢半拍”了。落伍于时代,就会承受相应代价。
老字号断臂求生,不是拆东墙补西墙,也不是哪里痛痒抓哪里。经营者需要诚信为本,合规经营,守住经营者的底线,同时又不能倚“老”卖老;不能看到其他经营者发财了,觉得有失老字号的颜面,就急功近利,匆匆应付。而要跟紧时代,关注市场,既抓经营常态,又抓创新突破,既让消费者满意,又顺应竞争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