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楠 摄影报道
3月12日,在市区一栋居民楼的二楼,运河公安分局刑警大队市场刑警中队民警按照部署守住涉嫌诈骗的孙某租住处的两个房门。
“我们是运河公安分局民警,请你开门配合调查……”民警左军跃第一时间喊话,向屋内人员亮明身份。可是,敲了半天门,屋里始终没人应声。
办案民警当即与房主以及物业公司工作人员联系,让他们通过电话和孙某沟通。
1个多小时后,心存侥幸躲在屋里的孙某自知无处可逃,迫于压力打开了房门。
托人办理公租房
被骗12.8万元
1月8日下午4点多,运河公安分局刑警大队市场刑警中队接到受害人于某报警。于某称,有人以可以办公租房和驾驶证为名,诈骗他12.8万元。
原来,2020年9月底,于某在一个微信群里看到有人发了一条可以办理公租房的广告。心动之下,他便与对方联系,得知对方是一名孙姓女子。
很快,孙某将他约到“家”里面谈。两人见面后,孙某告诉他,只要他名下没有房产,自己就能帮着办理公租房。
孙某说,她的表哥在住建部门工作,很有能量。不同小区、不同面积的房子,办理的费用也不同。如果要办理公租房,于某需要支付3万元到9万元不等的办理费用。
孙某一边说着,拿出了一个房产证给于某看:“这是我这套房子的房产证,你不用怕,我也跑不了。再说,我也不缺钱。”
“也是,都约到家里谈事了,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看着孙某住的大房子和她一身时尚的打扮,于某越发相信了对方,很快付了2.8万元,请孙某帮他办理一套110平方米左右的公租房。
2020年10月6日,于某又接到孙某的电话。孙某告诉他,市区天成名著小区有几套好房源,都是别人刚退出来的,面积110平方米左右。孙某表示,这个小区的房子都是学区房,办理费用2.5万元,要的话得抓紧,不然很快就会被抢光。
“我朋友听说我办了公租房,他也想要……”于某赶紧又让孙某帮着他的朋友办一套,并将朋友的资料传给了孙某。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于某又陆续请孙某帮忙,给他的另外两名朋友也办理了两套公租房。其间,于某得知孙某还能帮人办理驾驶证,又委托孙某帮他的朋友办了一个驾驶证。
办理4套公租房和一个驾驶证,于某先后给了孙某12.8万元办理费用。
让于某没想到的是,直到今年1月,孙某啥也没办下来。
在此期间,于某多次催促孙某,询问办事进度,孙某一直以房子正在审批等各种理由搪塞他。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于某这才向运河警方报案。
查清骗子真面目
“家”是租的,房产证是假的
“30岁左右,身高1.7米左右,身材较瘦,穿着时尚,操沧州口音……”通过询问于某,办案民警反复了解了嫌疑人孙某的情况后,迅速围绕此人展开外围调查。
经查,孙某无业,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其约于某见面的所谓的“家”其实是租的,她所展示的房产证也是伪造的。
在调查孙某银行账户的过程中,办案民警也发现了疑点。
孙某的银行账户往来记录显示,自2020年9月底开始,其账户内陆续收到多笔资金转账,少的两三万元,多的五六万元。每次有资金进账,都会被人在几分钟内迅速转移。
结合孙某与于某接触期间一直撒谎的表现以及其银行账户的异常情况,办案民警判断孙某涉嫌诈骗,且受害人应该不止于某一人。
据此,办案民警围绕孙某的银行账户反向调查,先后又找到了两名受害人。
在进一步调查中,办案民警发现,这两名受害人同样是委托孙某帮忙办理公租房的人,受骗经历与于某如出一辙,这一情况进一步印证了警方的判断。
嫌疑女子落网
警方又找到多名受害人
“对孙某的抓捕并不顺利。孙某行踪不定,我们多方调查,一直没能掌握此人的踪迹。”市场刑警中队中队长边智猛告诉记者,考虑到孙某每次行骗几乎都会把受害人约到租住处见面,他专门派出警力在其租住处外围蹲守、布控,等待孙某出现。
今年3月,办案民警又获取了与孙某藏匿地点有关的另一条线索:孙某在同一小区内还租了另一套房子。
“狡兔三窟。”意识到蹲守的方向错了,办案民警迅速与小区物业公司工作人员沟通,对孙某的另一租住处展开秘密侦查,并很快有了收获。
3月12日,办案民警获取了孙某当日正在另一租住处的消息后,立即对其展开抓捕行动,这才发生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孙某落网后,一直拒不配合警方调查,不承认骗人。她称,自己确实正在帮受害人办理公租房,只是房子还没办下来。
在对孙某讯问期间,办案民警发现,孙某的手机微信先后收到多条信息,发信息的都是向其询问公租房办理进度的人。考虑到这些发信息者应该都是受害人,办案民警迅速与他们取得联系,进一步固定了孙某涉嫌诈骗的大量证据。
与此同时,办案民警再次对孙某的支付宝、微信等账户进行反向调查,落实可疑款项来源,又找到了与此案有关的多名受害人。
“表哥”身份曝光
竟是网友冒充
在对孙某的审讯中,孙某反复提到她是通过她的“表哥”给他人办理公租房,但始终不提供与“表哥”有关的任何信息。
“表哥”到底是谁?他在这起案件中充当的又是一个什么角色?在围绕孙某的调查中,办案民警很快落实了“表哥”的身份。
“孙某口中的‘表哥’姓田,这人根本不在住建部门工作,是某驾校的一名工作人员。他对孙某帮人办理公租房的事并不知情,更没有参与。”左军跃告诉记者,在与多名受害人沟通时,有人表示曾与“表哥”多次沟通,对方一直以住建部门工作人员自居,承认其一直在帮他们办理公租房。
真正的“表哥”不是田某,到底是谁呢?
在进一步调查中,办案民警掌握了与受害人通话的“表哥”的真实身份,并将其抓获归案。
“表哥”刘某交代,两三年前,他和孙某通过陌陌聊天软件相识,一直聊得很好。2020年12月,孙某说她在帮人办理公租房,手续还在办理中。委托人一直催促,她想让他帮忙冒充她的表哥,帮忙搪塞一下。他碍于情面,这才帮孙某与受害人沟通。
经过两个多月的侦查,运河警方掌握了孙某涉嫌诈骗的大量证据,确定此案涉及河北、安徽两省20余名受害人。这些人都是通过微信、陌陌等聊天软件看到孙某发布的广告信息后与孙某联系,继而深陷其中。
目前,此案还在进一步调查中。运河警方已落实孙某涉嫌诈骗作案10起,涉案金额达56万余元。
民警提醒广大市民:千万不要相信“交钱即可办理公租房”的谎言,出钱可以为不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家庭申请公租房是不可能的。公租房的申请有严格的流程,申请人本人可以直接向社区居委会申请,不允许他人、房地产经纪机构及其经纪人员代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