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城玮自幼爱书画。他的国画作品《一江春水》在2019年“金童星”全国少儿美术大展中获得最佳作品奖;作品《双鹅图》在第十二届河北艺术联展中获小学组二等奖;作品《漾》在美术报第二届“新芽杯”国际少儿书画大赛中获得银奖。
耳濡目染
爱上书画
曹城玮的爸爸曹忠凯喜爱绘画和书法。曹城玮从小耳濡目染,也喜欢跟在爸爸身边涂涂画画。“家里有很多国画画册,爸爸喜欢画里面的竹子和山,我觉得那些画很美,也跟着画,虽然画得很乱。”曹城玮说。
看似杂乱的涂画,曹城玮也不是一无所获。学写字时,他笔画掌握得要比同龄的小朋友好很多,为此经常被老师夸奖。见儿子在这方面有一些天赋,曹忠凯便给他报了个兴趣班,练习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
上小学后,曹城玮又开始学习绘画。刚开始学国画要先练习画线,虽然很单调,但是曹城玮乐在其中。老师留作业要画满一张纸,有的同学会偷懒,而曹城玮每次都会认认真真地画满整张纸。
不仅如此,曹城玮和爸爸还会比赛,看谁画得直,画得匀称。曹忠凯告诉记者,一开始只是想用这种方式鼓励孩子,没想到后来儿子真的画得超过了自己。
父子俩还一起画虾、画鹅,画完拍照请老师评判。
“虽然我们画的是同一幅画,但我画出来的别人一看就知道是成人画的,有很多固化的模式,而儿子的画里有天真无邪的童趣。”曹忠凯说。
渐渐地,曹城玮爱上了中国传统书画。他说:“我喜欢笔墨落在纸上慢慢晕开的感觉。我觉得我的笔很神奇,它可以让我的想象落在纸上。”
最好的
总在下一幅
上二年级时,曹城玮在一次国画课上画了一幅作品《一江春水》。在他这幅作品中,小鸭子们自在地在池塘里嬉戏,淡蓝色的水波一圈圈荡开,生动而有趣。
“当时我画得很慢,想象着之前在植物园里看到过的画面。”曹城玮回忆说,“我感觉自己没画好,鸭子的眼睛有些晕墨,但老师很喜欢这幅画,并帮我保存了起来。”
后来,曹城玮用这幅画参加了2019年“金童星”全国少儿美术大展。他没有想到,这幅画竟获得了最佳作品奖。
“那时我真的很开心,连一向严苛的爸爸也夸奖我,说我的画有童趣。”曹城玮说。
开心之余,曹城玮没有骄傲,依然认认真真地跟着老师学画画。
曹城玮画过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也画过水草飘摇的小池塘。虽然他的许多作品都得过奖,但曹城玮表示这其中并没有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每一幅画都有要改进的地方,最好的总在下一幅”。
绘画之前
先要思考
别的小朋友喜欢画卡通人物,而曹城玮喜欢画农村低矮的小房子。
他告诉记者:“妈妈的老家在农村,每次和妈妈回老家时,我最喜欢看那些农家院、那些小平房,觉得它们很美、很自然。”除了小房子,曹城玮还喜欢画竹子、画花。
刚开始总画不好,曹城玮有点急躁,爸爸就鼓励他,“画一次不行就画两次,不断练习总有进步”。曹城玮记得,有一次画竹子,他一连画了10多幅,终于画出了自己满意的作品。
令他印象深刻的还有那次画荷花。“画荷叶得用粗大的毛笔,不好掌握,我经常弄得衣服上到处都是墨。”曹城玮说,他一直掌握不好画荷花的要领,直到有一次暑假和爸爸回吉林老家。
“爸爸去池塘里剪了一枝荷花,我就拿着它看,对着它画,先勾出轮廓,画上花蕊,再涂上颜色。”曹城玮发现,这个过程非常有趣,而且画出来的荷花也更加自然。
学习书画几年来,曹城玮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思考。他说:“每次画画前,我都会在头脑中构想出这幅画大致的样子。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哪些地方用浓墨,哪些地方用淡墨,都提前考虑好。”
渐渐地,曹城玮也养成了做事先思考的好习惯。他说:“只有想得周全,才能少出错。这是学习书画给我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