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词人辛弃疾的名句,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春天里那些诱人味蕾的野菜。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处处生机盎然、欣欣向荣。漫步春天的田野、地头及河岸,那点点新绿,在春风里悠然地舒展,绽放着属于自己的灿烂。所谓野菜,顾名思义,就是自然地生于野外,不受人工的栽培。而春食野菜,则既能踏青消闲,又能果腹解馋。
说到野菜,第一个想到的当属荠菜。“阳春三月三,荠菜当灵丹”,据说三月三吃了荠菜,一年到头都不会头疼。而《本草纲目》里记载的就更实用了,荠菜可以“明目、益胃”。常吃荠菜能起到增强大肠蠕动,促进排泄的功效。
荠菜算得上是最亲民的野菜了,无论煎着吃、熬粥喝,还是包水饺,都清香可口。我最喜欢吃的就是荠菜肉馅水饺了。将洗好切碎的荠菜和着肉、菜心或者萝卜一起包。煮熟盛盘,皮薄馅鲜的饺子,晶莹剔透,咬一口下去,吃得清香满口。
“三月八,吃春芽儿”。春天里除了荠菜好吃,香椿的香味也让人馋涎欲滴。香椿的独特气味,来源于其含有的香椿素等挥发性芳香族物质。香椿素能够开胃健脾,增加食欲,春季食用可以缓解胃口不佳,食欲不振的症状。香椿富含的维生素C、维生素E,具有抗衰老和美容的功效,可以缓解春季皮肤干燥的症状。
春食香椿芽,以谷雨前食用最佳,吃早、吃鲜、吃嫩。香椿吃法很多,可以凉拌、炒食、腌制。我吃香椿芽,最喜欢的就是采摘下那一撮最嫩的椿头,用鸡蛋煎着吃。煎出的香味儿,香飘四溢,吃到嘴里,又滑又嫩。
“地丁叶嫩和岚采,天蓼芽新入粉煎”。春天,田野里的蒲公英开了,黄花点点,灿然似金,宋代薛田这句名诗,说的就是春食蒲公英。
蒲公英,是最容易辨认的野菜之一,它的花粉富含维生素、亚油酸,枝叶含有胆碱、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中医认为其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尿的作用,有“天然抗生素”的称号。蒲公英焯水之后,可以生吃、煲汤或炒肉丝,也可以与绿茶、甘草、蜂蜜等一起泡水,常喝能够治疗春季上火引起的咽喉肿痛。我吃蒲公英,不仅喜欢洗净了蘸白糖生吃,还喜欢晾干了文火煎熟,做茶叶喝。
春食野菜,满足的不仅仅是口腹之欲,更是让舌头和身体适应自然的步调。趁着这明媚的春天,提篮走向田野吧,挖一篮春光,把春天含进嘴里,咀嚼的是泥土的芬芳,品味的日子的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