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陈 莉
25年前,生活困难的杨恩思一家煤气中毒,幼小的女儿又被烫伤。正当一家人为医药费发愁时,献县一对夫妻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
为了能找到张振林夫妻,杨恩思和妻子费尽了周折。最终,在献县广播电视台和多位户籍民警的帮助下,杨恩思和张振林取得了联系。
(据3月16日《沧州晚报》6版)
一声“谢谢”,在杨恩思心里铭记了20多年。20多年后,在众多热心人的接力寻找中,杨恩思终于圆梦。25年前,帮助过他们一家的张振林夫妇温暖了他;今天,众人的热心再次温暖了他。
(一)
对于张振林夫妇而言,别人有难,他们伸手相助,并没有在意别人的回报。
朴实的张振林夫妇觉得这不过是件平常事。这种理所当然的背后,是一份善良。因为善良,张振林夫妇无法眼睁睁地看着邻居落难。
这份善良,就像阳光一样,温暖了杨恩思一家,使他们度过了生活中最艰难的时刻。
平凡的好人,不平凡的善举。如果人人都能向张振林夫妇一样,那么爱的阳光就会洒满每个角落。
(二)
同样令杨恩思一家感到温暖的还有热心的沧州人。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一说起“热心肠”,我们心中就会升起一股暖流。当我们遇到困难寻求帮助的时候,总是期待着有一个“热心肠”,能够耐心地帮助我们。在沧州这座“好人之城”,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会伸出援手,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沧州人加入志愿者的队伍。他们热心公益,在为公益事业奉献爱心的同时,也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三)
对张振林来说,他早已忘记了曾经的出手相助。“真没想到,他能记这么多年。”杨恩思的心怀感恩,也让张振林的心里暖暖的。
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杨恩思的感恩是发自肺腑的。他是那么急切地想找到张振林夫妇,想亲口说出一句“谢谢”。杨恩思20多年的寻找,让我们看到了他内心的那份坚持。
对于普通人而言,对生活、对他人充满感恩,也是一种善良、朴实的美德。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心怀感恩的人,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社会,并把这份感恩转化为勤勉工作、认真生活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