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盘子的摆放位置,调试灯光,打开视频看看画面效果……
3月12日中午12点,在市区兰亭苑小区北门旁的一家火锅店里,“刘开说”又出现了。
爱人李杰坐在他对面,手里拿着绑着手机和镜头灯的固定杆。
热气腾腾的火锅端上来,涮好的肉片在锅里翻腾。
一切准备就绪,“刘开说”开吃……
生存危机
当天傍晚,“刘开说”这条品尝美食的视频,出现在他的抖音账号“刘开说”里。
瘦高个、小分头、一说话露出两颗小虎牙的“刘开说”,本名刘勇,36岁,是土生土长的沧州人,爱说、爱笑、爱热闹,还爱摄影。
他上学时是各种课外活动的积极参与者,长大后更喜欢玩摄影、拍视频。
从去年10月底在抖音发布第一条品尝沧州美食的视频到现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他拥有了数万粉丝,也真正体味了“美食主播”的生活。
在这之前,学网络工程的他做了十几年的电脑销售,练了一张好嘴皮子。
这一切,都给他做自媒体做了铺垫。
真正让他决定开始做自媒体的,还是所谓的“中年危机”。
受疫情影响,刘勇所在公司在去年6月份裁掉一名年近40岁的员工。
这名员工有儿有女、身体不好,干了十几年销售工作,在别的行业没有任何竞争力。
刘勇心灵受到触动,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如果到40多岁,他被裁了,还能去干啥?
上有60多岁的老母亲,下有即将上小学的儿子,妻子没有正式工作,这一切都是压在他背上沉甸甸的生活重担。
他想辞职,找寻自己的出路,但不知道辞职后该干什么。
有一个月的时间,刘勇天天晚上睡不好觉,有时睡着睡着突然醒了,做梦梦见自己被裁掉了。
纠结了一个月,他最终提出了辞职。
满城拍风景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他退出了300多个工作群,放空自己的同时,开始思考未来的路。
和妻子几经商量,考虑到自己的特长,刘勇决定做自媒体。
刚开始,他天天拿着手机整个沧州城跑,去拍一些比较唯美的画面,抒发一些情怀,走文艺范的路子。
拍了两个来月,他的粉丝始终保持在200人左右,而且这其中绝大多数是他的同学和亲戚。
不上班拍视频这件事,也惹来刘勇妈妈不断地唠叨:“好好上个班不好吗?瞎捣鼓这个干啥?”
转机出现在2020年10月25日,那天妻子不在家,刘勇在家带孩子。
孩子想吃烤鸭,刘勇借机把孩子吃烤鸭的过程拍下来,剪辑发到抖音里。没想到,这一条视频,涨了300多粉丝。
这让刘勇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他开始思考,自己当初的定位可能有些太空太假,接地气的视频才有更多的人看。
接下来的几天,刘勇每天都去下馆子,拍视频,回家剪辑后发到抖音上。
慢慢地,刘勇似乎发现了人生的另一条路。
天天下馆子
拍美食视频就得把自己变成“吃货”。
刚开始进饭店拍时,刘勇很胆虚,“总不能冷不丁地跑人家店里,想拍啥拍啥,吃着饭一遍遍地说词。”刘勇有种“做贼”的感觉。
吃饭时,他不敢拿固定器等一些专业设备,只是拿着手机拍一拍大场景,回家再配音、剪辑。
即使这样,刘勇还是怕别人的目光,不好意思“光明正大”地开拍。
慢慢地,时间长了,看他视频的人多了,有些饭店的老板就认识了他。
人家不反对他拍,这给他壮了胆。以后再进饭店,哪怕不认识,他也能很大方地向老板介绍自己。得到人家的允许后,他会和爱人李杰大大方方拿出固定器、镜头灯……
拍美食还有一项支出,那就是饭钱。
刘勇说,没有饭店邀请去拍视频前,吃饭都是实打实地花自己的钱。
每天100元到200元,这是刘勇和李杰俩人制定出来的预算。
原本一个星期下一次馆子的日子,突然变成了天天下馆子,李杰跟刘勇开玩笑说“感觉幸福来得太突然”。
到去年11月底,家中积蓄的几万块钱就所剩无几了。
后面的饭,该吃还得吃,虽然每顿饭都吃着“肉疼”,但“权当投资了”。
1秒镜头拍10遍
刘勇的爱人叫李杰,是名代购。
自从刘勇开始拍美食,李杰就成了专职的摄影师。
李杰没有专业的摄影知识,刚拍视频时打开手机就拍,根本不懂取景、选角度等。
拍“吃播”视频需要有拍摄水准,而且要求每一个镜头必须要“干净”。
“干净”是指画面不能杂乱,清晰度高。
为这个,李杰没少费劲儿。在一家饭店门口拍刘勇骑电动自行车过来的镜头,这个镜头在视频里出现的时间只有1秒,但李杰拍了10遍。
不是镜头不“干净”,就是转镜头太慢,不是把刘勇拍得太近,就是拍得太远。
为此,李杰不知道有多少次,拍着拍着就撂挑子不干了,“我不给你拍了”。
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刘勇就得赶紧笑着去哄。
慢慢地,李杰拍摄水平越来越高,也慢慢了解到刘勇要的镜头大概是什么样,两个人合作越来越默契。
接地气
除了拍摄,做短视频还有一个比较费劲的事,就是写文案。
刘勇的每个视频里,基本上都有七八句话的讲解词。
这七八句话,需要把整个视频的基调定住,把美食特色介绍出来,还得接地气、有一些幽默感,在短时间内吸引住看视频的人。
为此,刘勇给自己的视频语言做了一个硬性规定,就是句子里不能出现一个成语,还要加一些沧州话在里边。
每次去拍视频前,刘勇都会初步拟定一个文案,但等到了拍摄时,遇到一些和自己想象不一样的情况,文案就得现改。
因为以前刘勇拍过一些有情怀、文艺范的小视频,所以在拍美食的段子里,他也会加进一些抒情的话。
作为旁观者,每当这个时候,李杰就会冲着刘勇喊:“停,你这句话不行。”
刘勇也经常会被李杰喊得一脸蒙。可当他问李杰哪不行,该怎么改时,李杰说,她也不知道怎么改,但就是觉得不行。
为此,刘勇也没少着急上火,“任何一个老师给指出不行时,都会给说出个改正意见,你这不是不讲理嘛”。
即使这样,刘勇也会停下来,一个字一个字地琢磨自己说的那句话。
慢慢地,他也觉出来,每当李杰说不行时,肯定是那句话又不够接地气了,他得“打地方特色”。
终于熬到“白吃”
两个人的配合越来越默契,视频呈现出的内容越来越吸引人,“刘开说”的粉丝量也越来越多。
两人拍了一个多月后,第一次有饭店发出邀请让他们帮忙品尝美食拍视频。
刘勇说:“当时心里暗暗小高兴了一下,那是从去年6月份以来,近半年时间里我第一次受到外界肯定。”
但也只是小高兴而已,刘勇说,当时的粉丝量刚刚开始上涨,离自己的目标还有很远,“但人家饭店有邀约,也算是对我们的认可”。
到今年1月份,“刘开说”的粉丝量涨到3万多。
粉丝的增长,也让更多人看到了“刘开说”,看到了沧州的美食,邀请他拍视频的饭店也越来越多。
接到邀约,刘勇都是丑话先说在前面:“我到您那尝尝,如果饭菜好吃,咱拍视频;如果我觉得不好吃,对不起,我结账走人。”
在这几个月里,刘勇也拒绝过几家饭店,“我不认可的,绝不能昧着良心宣传”。
“大咖”梦
对于接下来的打算,刘勇说,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要认认真真地走下去。
现在3万多粉丝,其实只能算是一个起点,他和李杰要拍更多的视频,让粉丝们了解更多的沧州美食以及好玩的地方。
当然,他也想把自己的抖音号做大做强,成为真正的“大咖”。
毕竟他刚做视频的时候,就是当作一次创业,肯定还是想挣钱的。
不过,刘勇还有一个想法,他刚开始做抖音短视频的时候,沧州做这种视频比较活跃的账号还比较少,最近这几个月里,慢慢有一些新的账号出现了。
刘勇想,如果自己能取得成功,其实也算给大家传递一种声音,“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都能靠做视频创业成功,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尝试一下呢”?
如果能带动大家在这一行尝试、创业、深耕,这也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刘勇还想过,如果他能真的成为“大咖”,他一定会在自己的视频里积极介绍沧州、向外推介沧州,让更多的人通过视频了解沧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