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18日
第04版:04

崔未、崔未来、崔末来,名字是不是有些乱?九年来,沧州人用爱心温暖着这名不知家在何处的外地男子。昨天,他终于踏上了回家的列车——

护士随口一问,解开多年寻亲难题……

本报实习生 郭荣涛 本报记者 崔春梅

崔末来(中)在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陪伴下登上列车

昨天下午,崔末来(左二)回到武汉

昨天下午4点15分,32岁的湖北男子崔末来在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陪伴下,乘坐列车到达湖北武汉。

“崔未,终于回到家乡了,你高兴吗?”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问。

“高兴……”回答的时候,崔末来的眼里闪着光。对于崔末来来说,站在他面前的这些人虽然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9年了,现在要离开他们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崔末来的心里除了激动,还有不舍。

为什么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把崔末来叫成“崔未”?为什么他们时隔9年才把他送上回家的列车?

这一切的一切,都要从9年前说起。

9年前

“捡回”流浪男子

时间回到9年前。

2012年3月12日,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像往常一样在市区巡逻,看看哪儿有需要救助的流浪人员。他们走到火车站附近的时候,发现火车站前的小广场上围了不少人。

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上前一看,发现大家围着一名头发乱蓬蓬、衣服脏兮兮的男子。几位热心市民告诉他们,这名男子在火车站前的小广场上待了好几天了。他在角落不是坐着就是蹲着,根本不理人,看上去有些智力障碍。

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试着跟那名男子交流。男子说他叫“崔未”。等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想继续跟“崔未”沟通的时候,他却低下头,再也不肯说话了。

鉴于“崔未”的精神状况,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将他送到市区的一家精神康复医院进行治疗。

“崔未”不用再流浪了,可他的家人在哪儿呢?怎样才能帮他回到家乡,回到亲人身边呢?

每隔一段时间,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就会去医院看望“崔未”,试图从他那儿得到一些有价值的线索。

“崔未”精神状态虽然有所好转,但还是不喜欢说话,一有人靠近就躲开。很多时候,他都低着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查无此人”

多年寻亲难有进展

有一次,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去看望“崔未”的时候,“崔未”突然说,他是“湖北武汉黄陂人”。他的这句话,让大家心中燃起希望。

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立刻联系了武汉当地的救助管理站,又将“崔未”的照片发了过去,可对方的回复是“查无此人”。

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不肯放弃,每次去看望“崔未”的时候,都会试着问他的家庭信息。有时候,赶上“崔未”闹情绪,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陪他待上1个多小时,却得不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又过了一段时间,“崔未”又对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说了“李家集”几个字。地址范围又缩小了,大家都非常高兴,以为很快能帮“崔未”找到家了。

2012年4月8日,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满怀希望联系了湖北武汉李家集当地民政所的工作人员,可对方的回复还是“查无此人”。

当年4月13日,不肯放弃的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又联系到武汉当地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得到的回复依然是那句“查无此人”。

2015年,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帮“崔未”登报寻找家人,没有结果。

2016年,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又帮“崔未”借助DNA数据库比对寻亲,没有结果。

2018年,已转院到沧州市精神病医院的“崔未”和其他被救助人员通过公安系统的人脸识别系统寻亲。十几个被救助的人员顺利回家,而“崔未”依然没有找到亲人。

到底怎么回事呢?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大家有些想不明白,却依然没有放弃帮“崔未”找家的念头。

医院“奇遇”

90分钟找到他的家

时间转眼就到了2019年12月。此时的“崔未”已转院到市区石油二部小区院内的华北石油精神康复医院继续接受治疗。

刚来的时候,“崔未”依然不爱说话。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将“崔未”的情况告诉了医院的医护人员,再三托付他们,没事儿的时候多和“崔未”聊天,看看能不能从他的只言片语中找到有价值的线索。

“崔未”说话的口音很重。谁也没有想到,就是他这浓重的家乡口音,让寻亲一事在阴差阳错中有了转机。

石油二部小区里的居民来自全国各地。去年6月,医院一位名叫朱建新的护士无意中遇到一位老家在湖北的居民。他发现那位居民的口音和“崔未”的口音非常像,便随口问对方是哪里人。

听到对方说老家在“湖北黄陂”,朱建新心里一震,立刻问那位居民,黄陂是不是有个叫“李家集”的地方。那位居民说,李家集街离他的老家只有10多公里的路程。

在朱建新的建议下,那位居民把“崔未”的照片发给了老家的亲友,让他立刻到李家集街去帮忙打听。1个半小时后,那位居民的亲友有了回音,说“崔未”的家人在黄陂区李家集街。此外,那位居民的朋友还把“崔未”哥哥的电话号码发了过来。

“崔未”的家人找到了!

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既激动又高兴,立刻联系了“崔未”的哥哥。“崔未”的哥哥告诉他们,“崔未”本应叫“崔未来”,但父母给他登记户口的时候不知为什么登记成了“崔末来”。崔末来是受到一些刺激后才精神异常的。大概在2011年到2012年之间,崔末来跟着两个哥哥外出打工的时候走丢了。家人久寻无果,还以为崔末来已遭遇意外,便在当地销掉了他的户口。

这也是为什么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多方联系,得到的回复总是“查无此人”的原因。

得知崔末来还活着,哥哥通过微信跟他聊天的时候泣不成声。视频这端,崔末来也红着眼眶说想哥哥和家人了。

看着眼前这一幕,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激动不已:终于帮崔末来找到家人了!那块在他们心头压了9年的石头终于可以搬走了!

带着温暖

9年后返回家乡

崔末来的哥哥告诉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他现在在外地打工,家里也没有人。等他有时间后,就赶来沧州接弟弟回家。

时不时能跟哥哥视频聊天的崔末来精神越发好起来。他越来越爱笑,把自己的衣服和床铺收拾得干干净净。有了好吃的,他也会分给同病房的病友。此外,他还帮着医护人员照顾别的病人。

大家都把崔末来当成了自己的家人。除了定期看望、送衣物外,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逢年过节还会给崔末来及其他被救助的人员带去水果、鸡蛋等。

由于疫情及其他原因,崔末来的哥哥一直无法来沧州接他。没事儿的时候,他经常跟崔末来视频聊天。看着干干净净、乐观向上的弟弟,他连连向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和医院的医护人员道谢:“感谢你们帮我照顾弟弟……”

前几天,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与崔末来的哥哥及武汉当地的救助管理站商议后,决定送崔末来回湖北老家。

回家前一天,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特意买来新衣服给崔末来换好,嘱咐他回家后一定要听家人的话。崔末来听着,认真地点点头。

昨天下午4点多钟,崔末来到达湖北武汉。由于哥哥一直在外打工,家里没有其他人,崔末来暂时住在武汉市黄陂区救助管理站。崔末来告诉记者,今后,他计划跟着哥哥外出打工。

2021-03-18 本报实习生 郭荣涛 本报记者 崔春梅 崔未、崔未来、崔末来,名字是不是有些乱?九年来,沧州人用爱心温暖着这名不知家在何处的外地男子。昨天,他终于踏上了回家的列车——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7366.html 1 护士随口一问,解开多年寻亲难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