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16日
第05版:05

获得奖学金、勤工俭学、参加滑板社、加入广播站……她正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变得更加坚强乐观向上——

“孝心女孩”杨飘走进大学之后……

本报记者 钱冀敏

杨飘(左二)获得“梓文励志奖学金”

上大学后,杨飘变得乐观开朗

本报曾报道杨飘的故事

19岁的杨飘更加开朗乐观了。

在暨南大学的校园里,一头短发,身穿蓝色T恤的杨飘,在长满高大棕榈树的校园路上穿梭——她要么去上课,要么去勤工俭学,要么去滑板社参加社团活动……

让她想不到的是,今年寒假开学后,她身上又多了一个称号:“感动河北”人物。

“放弃”的背后

杨飘是献县段村镇南皇亲庄三分村人,幼年丧父。她的父亲去世后,坚强的母亲陈忠兰一个人扛起了家庭的重担,辛苦拉扯杨飘和姐姐长大。去年高考,杨飘以636分的优异成绩被暨南大学录取。

拿到录取通知书后,陈忠兰每天早出晚归,更加卖力地打工挣钱给杨飘攒学费。杨飘则利用大学开学前的时间当家教,希望挣些钱帮妈妈分担压力。

就在杨飘满怀期待准备迎接大学生活时,2020年9月10日,陈忠兰突发脑出血住进了沧州市中心医院的重症监护室,被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

陈忠兰在重症监护室抢救了5天,杨飘和姐姐杨娇娇几乎5天没合眼,日夜守护在重症监护室外。

一边是只身照顾她长大的母亲,一边是十二年苦学憧憬的象牙塔,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杨飘毅然决定:放弃重点大学,给含辛茹苦的妈妈治好病。

在这关键的时刻,杨飘试图用稚嫩的肩膀扛起家庭的责任,也努力扛住命运的负重与历练。

本报2020年9月17日,以“我宁可放弃大学,也要给妈妈治病”为题第一时间报道了杨飘的故事,“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全国100多家媒体转发或推送,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社会各界迅速伸出了援手,既帮助杨飘的妈妈募集到治疗的费用,又帮助杨飘筹措到上大学的学费。杨飘的妈妈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杨飘也顺利到暨南大学报到。

感动河北

孝心女孩杨飘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

2021年3月5日,“感动河北”2020年度人物评选结果出炉。献县19岁“孝心女孩”杨飘入选。

2020年度“感动河北”人物评委会成员、河北省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白贵说,六岁丧父、自小即懂世事艰辛的杨飘,生在一个无法选择的家庭。但在人生第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她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交出了一份优异的人生答卷。杨飘,不仅让人们看到了燕赵大地千百年来重情重义的美好传统,也让人们看到了21世纪新人令人欣慰的风采!

评委会给予杨飘的颁奖词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边是罹患重症的母亲,一边是梦寐以求的象牙塔。“宁可放弃大学,也要给妈妈治病。”手持心爱的大学录取通知书,18岁的你话语铿锵。自强坚毅乐观的你用稚嫩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你的人生答卷上写满了“责任”和“孝道”,感动了大江南北。

勤工俭学

在感受了社会的关注和温暖之后,杨飘也以饱满的热情拥抱着自己的大学生活。

杨飘告诉记者,今年3月1日寒假结束后,她又回到了心爱的大学校园。半年多的大学生活,她感到非常充实,相比高中阶段,在大学里不但可以自己规划时间,确定目标,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课程,还能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开学后,杨飘就获得了学校“梓文励志奖学金”。“梓文励志奖学金”每年2万元的资助解决了杨飘的后顾之忧。

除此之外,学校还给杨飘提供了勤工俭学的岗位。她的工作是在办公室帮助老师接听电话和整理文件,以及在校医务室协助医护人员处理学生挂号等工作,每周工作7个小时,每个月可以有四五百元的收入。

刚开始工作时,杨飘觉得有些手忙脚乱,经过老师耐心指导,她逐渐把各项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

杨飘非常珍惜这些机会,她说,这些工作让她开阔了视野,有了更多和老师、同学交流的机会,增强了人际交往能力。

除了忙于学习以及完成勤工俭学的工作,杨飘告诉记者,自己还参加了滑板社。

刚上大学时,一群充满活力的师兄师姐们滑着滑板的样子,成为大学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后来,杨飘看到学校滑板社团的招募公告,就勇敢地报了名。

杨飘说,有一次滑滑板下坡时不小心崴了脚,她没敢告诉妈妈,怕妈妈担心,所幸伤并不太严重,养了一段时间就好了。

除了滑板社,杨飘还加入了广播站,参与了学院公众号的运营。她说,每天和同学们在一起都很愉快。

在尽情享受大学生活的同时,杨飘几乎每天都要和妈妈通电话、发视频,分享自己在大学里的收获,叮嘱妈妈注意身体……

感恩

目前,杨飘的妈妈陈忠兰已经出院,身体还在康复中。

3月14日,陈忠兰告诉记者,自己刚回到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老家。她这次回老家一方面是自己养病,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好好陪陪自己的母亲。她的父亲患癌去世不久,70岁的母亲也需要人陪伴,她这次回去想弥补一下远嫁到献县多年来对母亲的亏欠。

在陈忠兰眼里,女儿杨飘一直学习很好,但由于小时候就失去父亲,女儿从小非常内向不善言谈。

陈忠兰说,女儿一直非常孝顺。让她印象最深的是2019年,当时她的父亲病重,她回云南老家照顾父亲,收到了女儿从学校里写来的一封信,当时她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杨飘在信中写道:“妈妈,我知道你会因为我比别人少一份爱而感到愧疚,所以更加爱护我,我觉得很幸福也很幸运,没觉得自己缺失过什么,我也不需要别人的同情。小时候,你就一直在努力工作,撑起我的一片天,让我尽可能拥有别人有的。虽然有时也会因为我爸而难过,但我不会表达出来,而且我觉得我们现在也过得很好,我有这样一个伟大的母亲就很满足了。我也不会忘记我们的约定,未来还很长,以后的苦和甜我们一起承担和分享……”

陈忠兰一直珍藏着这封信,她觉得女儿懂事了、长大了。

陈忠兰说,去年自己突然生病,女儿上学遭遇困难,没想到社会各界那么多好心人向她们伸出了援手,提及这些,陈忠兰反复地说着感谢。她说:“好心人的帮助让我们度过了艰难的时光,这份恩情无法用言语表达,却让我铭记一生。”

这次女儿入选2020年度“感动河北”人物,陈忠兰得知后非常开心,她为女儿感到骄傲和自豪。她反复叮嘱女儿要好好学习,这一辈子都要懂得感恩,将来有机会去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本版照片由杨飘提供)

2021-03-16 本报记者 钱冀敏 获得奖学金、勤工俭学、参加滑板社、加入广播站……她正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变得更加坚强乐观向上——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6474.html 1 “孝心女孩”杨飘走进大学之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