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从春
热热闹闹的春节过后,菜场开始复市。各摊主满面春风,迎接街坊邻里的老顾客。
“大刘,新年好!恭喜发财,万事如意!”步入菜场,门口第一家卖作料杂货的郭嫂一如既往地打着招呼。我及时作了“同喜”的应答,朝里面一瞥,惊叹道:“整修后的菜场环境完全变了,跟逛超市差不多。尤其是你这摊位,两边还摆着绿萝和吊兰,长势喜人,绿叶葱茏。让人感觉到一派浓浓的春天气息啊!”郭嫂“咯咯咯”地笑着说,其实这是她跟老公借花献佛呀!
我摇头不解,旁边卖豆制品的王婶插话道:“她老公在花鸟市场弄了个摊位,疫情复市后开的张,就迎来‘报复性’的消费,那叫一个火。春节回乡,她老公带回一大批花草,就存在背街巷子里出租屋的院子里。即使你今天不买东西,搞不好郭嫂也会送你一盆哩!她刚硬塞给我一盆长寿花,不晒太阳也能养,能提升购物的幸福感哟!”
这样看,王婶的嘴比郭嫂还快,邻摊关系尽显和谐。也许是摆上了花的缘故,王婶说话比以前要“咬文嚼字”些,帮别人“带货”也自然。想起年前在郭嫂处买的瓶装小麻油和袋装苕粉丝不错,价钱与网上的相差无几,于是我下了各一件的大单,以实现她牛年里的“开门红。”
郭嫂快人快语地说:“哎哟,摊位上没这么多货,要到我的仓库取,顺道把我送你的花草带走。如果嫌货物重了,可以借给你一辆小拖车,随便哪一天还回都可以。”
郭嫂跟王婶打了声招呼,一路上跟我絮叨起菜场背后巷子的市井事。我以前只听说过,这条陋巷是外来商户和打工者的集中地,做豆腐的,卤牛骨头的,拉玻璃的,制牌匾的,各种营生,应有尽有。他们大都租平房,巷道路面凹凸不平,用脏乱差来形容不为过。它无疑是夹杂在高楼林立里的一个卫生盲区。
没想到,当我步入巷口,却意外地发现两旁骑墙上种植的低矮灌木枝叶密匝,着红染绿,煞是好看。路面铺了水泥。每户出租屋门前都摆上了花花草草,五彩缤纷,香气逼人。郭嫂家里更是拾掇得干净整洁,仓库里货物摆放有序,还养了一只小花猫,以防鼠患。小院子里有近百盆花草待售。她老公正往电动车上搬花草,准备带到花市的摊位上去。
她老公更健谈,侃侃透露道,虽然社区出了部分整修资金,但巷子里点缀的春色主要是郭嫂的功劳。绿化带的灌木是他家免费供的苗,沿巷租户装点门前的花草是她“强送”的。也许,美化后的环境能释放生存的巨大压力,带来好心情,也能敦促小买卖人自律。尤其是做吃的租户,更加注意和改善加工条件,做“良心食品”。
她老公话毕,我大发赞叹:郭嫂的爱美观,感染了身边的群体。他们夫妻俩犹如和煦的春风,吹开了人们心头璀璨的幸福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