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10日
第21版:21

向英勇的战士们致敬

本报小记者(颐和中学75班) 霍庆泽

“活下去就是胜利。”伴随着谢团长最后一次嘶声力竭的命令,电影《八佰》也落下了帷幕。

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的激战持续了3个月。随着40000多国民党的撤离,第88师团谢团长率领420余人,孤军坚守最后防线。留守在四行仓库的4天里,他们浴血奋战,直至接到命令,撤往租界。

影片中有很多动人心弦的时刻,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敌军要凿开四行仓库墙体引爆的时候。当时,敌军已深入仓库墙角,一旦引爆墙体,整个仓库都会失守,而战士们也没有足够的火力阻止敌人。

危急时刻,陈树生挺身而出,他采取了“自杀式”引爆:身上绑满炸药,走到楼前,大声地喊出自己的名字,然后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轰”的一声巨响,伴着一团火光,震撼了对岸的群众。

随后,接连几名战士都采取了“自杀式”引爆,他们用身躯与生命来抗衡火力的不足。看着一个个奋不顾身的身影,我泪流满面。

这部电影中还有一个人物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便是“端午”。他胆小懦弱,在前几次的进攻中,他总是缩在墙角,身子忍不住地抖,连枪都不敢开。他在救一个女学生时,被子弹擦伤了脖子。他惊慌失措,大呼自己要死了。

可在执行“升国旗”行动中,他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和坚定的眼神,与之前的表现截然不同。在这次行动中,他的腹部受伤了,肠子都流了出来,但他浑然不知,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八佰”,不是一个数字,而是中国民军14年顽强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战斗缩影。“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向所有为保家卫国贡献过力量甚至生命的战士们致敬!

2021-03-10 本报小记者(颐和中学75班) 霍庆泽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6008.html 1 向英勇的战士们致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