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葫芦,一支电烙笔……烙出一幅幅田园风光画,也成为黄骅市吕桥镇高口村村民高国峰生活的希望。在当地镇政府的帮助下,他的葫芦走向了市场,一家人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付出获得回报
小葫芦打开大市场
“国峰,你的葫芦烙画又被人买走了,还有人想找你订货!”3月4日,高国峰接到超市工作人员的电话。得知葫芦烙画被人买走了,还有人想订货,他很开心。
因先天残疾,高国峰的双腿自幼就行动不便。他右手手指僵硬且已变形,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动作,稍微精细的活儿得靠左手完成。一般来说,能在葫芦的光滑弧面上雕龙画凤的,该是个手指灵活的师傅。高国峰只有左手相对灵活,要完成一幅幅精美的葫芦烙画,付出的辛苦可想而知。
高国峰屋里有很多大小不一的烙画葫芦。葫芦上的各种图案惟妙惟肖。
卧室就是高国峰的工作室。静静地坐在桌前打磨葫芦,用右手固定住葫芦,左手执“笔”,在葫芦上烙画,是高国峰的日常。
得知高国峰能创作葫芦烙画后,镇政府工作人员积极帮助高国峰构建销售渠道,把那些葫芦放到超市销售。
高国峰创作的葫芦烙画车挂系列,供不应求。只要有订单,高国峰加班加点也要把这些葫芦赶制出来。周围人对他这股拼劲竖起大拇指。“高国峰干活尽心竭力,重信守诺。我希望有更多的热心人士能欣赏和喜欢高国峰的小葫芦。”村支部书记高振涛说。
在镇政府工作人员的努力下,高国峰的葫芦烙画有了更大的市场。
高国峰说:“葫芦烙画让我觉得自己是有用的人。虽然这活儿费精力,但我能通过自己的付出得到回报,感到满足而快乐。”
自制电烙笔
烙画帮他重燃希望
高国峰与葫芦烙画结缘,始于一次偶然。
由于行动不便,高国峰很少出门,30多年的生活像平静的湖水一样毫无波澜。直到几年前的一天,电视节目里的葫芦烙画深深吸引了他。正巧,他家的院子里也有几棵葫芦藤。高国峰想,反正闲来无事,不妨试试。没想到,他这一试就再没停下来。
高国峰没上过学,也没有什么绘画功底,只能通过手机和电视节目上的讲解一点点尝试着摸索。家庭条件有限,他买不起专业电烙笔,便拆下废弃抽水泵上的电机,再接上电笔头。那支自制的简易电烙笔成了高国峰创作路上的第一支笔。
通过几年的练习,高国峰在双手被电烙笔烫出无数个水泡后,终于能用左手创作出精致的葫芦烙画了。
在创作过程中,高国峰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在葫芦上烙画不比在纸上作画。只要画错一点,整个葫芦就废了。电烙笔温度能达到100多度,手一碰上就会被烫起个水泡。直到熟练以后,我才不会被烫伤。”说起这些,高国峰颇为感慨。
“这几年,朋友们都说,我的葫芦烙画做得越来越好。”得到大家认同的高国峰兴奋不已。
灵感来自生活
瑕疵葫芦也能变成宝
高国峰有个三角形的小推车,这是他平时行走的辅助工具。“这可比轮椅方便多了。”他笑着说。
春暖花开的时候,高国峰最爱做的事就是到院子里观察那些葫芦的长势。等葫芦收获后,他在家人的帮助下挑选出合适的葫芦并晾晒起来。“葫芦的外形一定要周正,上下比例要匀称。”说起烙画前期的准备工作,高国峰如数家珍。
在高国峰的桌子上,摆着一些稍大的葫芦烙画成品。这些葫芦的图案有“鱼跃龙门”“福禄寿”……“我的葫芦烙画以生活为基础,所见即所得。”高国峰介绍说。有一次,高国峰看到一只小猫跑进院里后突发灵感,用浓淡不一的烫痕创作出猫身上毛茸茸的毛发,用电烙笔“画”出一只灵巧可爱的小猫。
只要有创意涌入脑海,高国峰就会坐上几个小时,专心致志地进行创作。
有些葫芦有瑕疵,无法在上面烙画,高国峰觉得有些可惜。他灵机一动,给有瑕疵的葫芦涂上各种颜色。那些原本普普普通通的葫芦摇身变成造型别致的彩色葫芦。有些葫芦表面有斑点,高国峰就挖掉有斑点的部分,再用竹签把空隙穿上,把葫芦变成有烙画的“鸟笼子”。
如今,很多人慕名而来,专程上门购买高国峰创作的烙画葫芦。这大大增强了高国峰的生活自信心。高国峰说:“我以后会创作更多的葫芦烙画。它让我的人生变得更有意义,也让我的生活更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