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年,难免有耳聋眼花的毛病。我两项都占了,尤其是听力,时好时坏,处于不稳定状态。如果在室外,我的听力就好一些;若在嘈杂的人群中或回音较大的室内,听力就会大大下降。
如果家里来了客人,且说普通话,我听起来就比较清楚。一旦人多了,说的又是方言土语,便听不出说的是什么了。有时,只能听到一两个单字,尤其是遇到吐字不清、说话又快的人,交谈起来甚不方便。幸好,我身边有老伴,她虽半身不遂,但听力较好,于是,她便成了我的“专职翻译”。
前几天,长我5岁的大侄子和侄媳一家人从北京来看我们。好长时间没见面了,大家聚在一起,热闹的气氛可想而知。但大侄子也耳背,我和他聊天时,两个人音量都很大,别人都被吵得受不了了,我俩还听不清对方说了什么。
老伴便给我们做起了翻译。中午吃饭时,老伴和侄媳坐在我和大侄子身旁。因为听不清,我和大侄子说话时常互相打岔,此刻,老伴即来解读、“翻译”,对话双方马上喜笑颜开,很快就知道了对方说的是什么。
亲戚朋友们常说我有个好“翻译官”,老伴也自豪地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