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巍婷家在北京,但她选择留在了张常丰村过年。
张常丰村是她在海兴县任驻村第一书记的村子。
400多户的村庄,无亲无故,她这个年可怎么过?
张巍婷笑了:“这你可错了,村民们就是我的家人,过年,我在这里串百家门,吃百家饭。串完门,该聊的事也聊了,该了解的也了解了,新一年的奋斗目标也有了。”
让我们听听张巍婷“串门”的故事吧。
除夕被“抢”
张巍婷是国家信访局督查室三级调研员,挂职到张常丰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快3年了。
村中400多户村民,1400多人,老老少少,上班的、打工的、做生意的、种地的,几乎没有不认识张巍婷的。
听说她留在张常丰村过年,村民们高兴坏了。
你听,他们一见张巍婷就“抢”上了。
“闺女,在大娘家吃饺子过年啊。”60多岁的王相会大娘拉住张巍婷的手。
“巍婷,就在姐姐家过年吧。”57岁的“辣椒姐”代淑凤扯住了张巍婷的袖子。
“谁也别和俺抢,张书记就得在俺家过年。”“面条哥”齐福田急了。
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抢”人的队伍,张巍婷一看这情形,急忙道:“大家别急,你们的家我都去,我走到哪就在哪吃饺子,今年,我要家家去串门,吃够百家饺子。”
“扶贫”书记
你要问张巍婷为啥这样受欢迎,村民会告诉你,她是村民心中的好书记,为村民脱贫受了大累了。
张巍婷刚从北京来时,村民听说她是个博士,还是挂职,都以为她在下面“晃荡晃荡就走了”。可没想到,张巍婷不但没走,还千方百计带大家走上了脱贫路。
张常丰村是个农业村,地碱水咸,生活主要靠农业。她在“旱碱麦”里看到了商机,引导村民做农产品加工,开通直播,亲自推介当地产品,最终使村民们加工的面粉、面花、挂面、杂粮等20多种特色农产品走出农村,走上城市人的餐桌。
她用日夜的奔波和探索,在盐碱地上开拓出一条脱贫致富的“常丰路”,被村民亲切地称为“扶贫书记”。
这不,已经到了农历腊月廿八了,张巍婷还忙得团团转。
她忙着和马玉娟等村民代表把“年货”送到沧州市区的客户手中。
一边装车,张巍婷还一边叮嘱:“不能辜负客户对咱们的信任,产品一定要保质保量。这不是普通的订单,正值春节,人们相互问候,也是打响咱们品牌的时候。”
就这样,张巍婷送货一直忙到农历腊月廿九。
“豆腐小生”的“野心”
除夕中午,张巍婷让村民“豆腐小生”“抢”到了家里。
“豆腐小生”叫徐伟祥,因为他年轻,磨出的豆腐又白又好吃,所以村民送了他这样一个绰号。
徐伟祥家开了一个小豆腐店,以前都是自己磨了豆腐走街串巷去卖。
张巍婷来到张常丰村后,了解到了徐伟祥家的情况,给他出主意,建议他申请营业执照,提高豆腐的品质,争取扩大豆腐的销售渠道。
一开始,徐伟祥信不过张巍婷,拿“办证”不当回事。张巍婷一次次上门做工作,磨破了嘴皮子,终于做通了徐伟祥的工作。
这一件事,就让徐伟祥服了。
他家的豆腐生意做了几十年,从父母那时起一直是推着车子在大街上叫卖。现在,他家不仅豆腐进了商店和超市,还在县城开起了连锁店。
坐在徐家的餐桌上,张巍婷和徐伟祥几乎一句话都没离开过豆腐。
“现在我的豆腐已经在海兴打开了市场,咱能不能走进沧州的超市呢?”徐伟祥又有了新的想法。
“你有这想法很好,豆腐店正规生产扩大规模,这是第一步。要想进沧州市的大超市,咱们有些情况还要了解了解……”
“行,张书记,我听你的。”这一顿饭吃下来,徐伟祥对豆腐坊的发展又有了很大信心。
必须要串的门
过年串门,张巍婷有自己的想法:一是做生意的家庭她尽量去,二是贫困户家她必须去。
除夕晚上,张巍婷推开的第一个门,就是齐延亮的叔叔家。
13岁的齐延亮是一名初中生。几年前,他的父亲去世,母亲离家。齐延亮跟着叔叔婶婶一起生活。
张巍婷了解到齐延亮的情况后,就再也放不下齐延亮。她不仅关心齐延亮的生活,还经常给他助学款。张巍婷还联系了几家企业,不定期地给齐延亮一些帮助。
“延亮,姐姐来看你了。”随着叔叔的一声招呼,齐延亮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
张巍婷坐在齐延亮身边,问他的学习情况,生活上有什么困难,还需要什么帮助。
从齐延亮的叔叔家出来,张巍婷向村西的一个小院走去。
这个小院里住着14岁的芳芳和她的父母。
芳芳的父母智力有残疾,年迈的爷爷奶奶照管着这个家。特殊的家庭环境,让芳芳变得自闭,见人不爱说话。
这个家疏于打理,屋里散发着难闻的气味,村民串门都很少进去,张巍婷来后,走访的第一个家庭就是芳芳家。
为帮孩子过上正常的生活,张巍婷有空就去看芳芳,陪她说话,并给她买文具和小礼物。
吃了芳芳家的饺子,了解了这个家庭的情况,张巍婷要离开了,她转身的那一刻,芳芳在身后说了一声“谢谢”。那一刻,张巍婷眼眶湿润了。
“面条哥”的心事
“张书记,你可来了,正等着你呢。”
张巍婷一推开齐福田家的门,就听到了齐福田兴奋的声音。
“张书记,过完年,我可要大干一场。我要申请新的生产许可证,给我参谋参谋,这样干行不行?”齐福田一边往桌上端饺子一边说。
张巍婷津津有味地听齐福田说起他的新计划。
齐福田会加工挂面,张巍婷刚到张常丰村时,首先动员他到电商平台售卖食品。卖食品,必须要办理小作坊生产许可证。齐福田不理解,觉得办了证,会有更多的人来管他们,生意就不好做了。为了给他办证,张巍婷和村干部上门十几次做工作,却一直无果。而让齐福田改变想法的是张巍婷在医院发给村干部发的一条微信。
有一天,张巍婷协调县里的设计师,去村里给另外几户想办理小作坊生产许可证的村民画家里的房屋结构图。由于突感身体不适,张巍婷不得不去医院进行检查。在医院,她给村干部发微信说:“别忘了齐福田!”听村干部说起这事,齐福田掉泪了。
齐福田在村民中第一个办下了小作坊生产许可证。
现在,齐福田又有了扩大规模的想法,因为心里没底,所以想趁过年的工夫,跟张巍婷念叨念叨。
“如果小作坊扩大规模,必须要办理新的生产许可证……”张巍婷为齐福田出谋划策。
吃了饺子,齐福田的想法也明晰了,张巍婷也要去走访下一个家庭了……
串门串到北京去
在除夕串门中,张巍婷了解到了村民心声。大年初一一大早,她就把该村返乡大学生召集了起来。
在村委会,张巍婷跟学生们聊了起来。
张常丰村如今已有了成熟的电商平台,通过网络销售村里开发的农副产品达到了20多个品种。村里的主打产品面粉、面条、面花和辣椒酱、牛肉酱等,更是通过网络卖到了全国各地。
“如何把张常丰的产品做得更有特色?如何把张常丰的产品做得更大更强?”张巍婷开始向大学生们问计了。
她向大学生们介绍了张常丰村农产品的特色、目前的发展状况,然后请大学生们畅所欲言,为张常丰未来的发展献计献策。
“我们不仅要脱贫,还要让老百姓真正富起来。”张巍婷的话,让大学生们都心头一热……
春节前后,张常丰村的所有人家她几乎串了个遍,心中的一些想法也逐渐明晰。
农历正月初二,她马不停蹄地打点行装,带着张常丰的特色产品,又去北京“串门”了。
那里有懂经商会经营的朋友,她要请他们帮忙出主意。
她说,她要利用这个年,把张常丰的特色产品介绍给更多的客户,让这些产品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