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认为,“阅读素养是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应该掌握的最重要的能力”。人们通过阅读获得的精神力量对于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和最终的竞争力都起着关键作用。培养有素养的社会成员,能够提升社会的整体素质水平,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全国首届小学阅读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曾任北京小学校长的李明新认为:阅读素养不仅是学习素养和工作素养,它更是人生素养。
阅读素养最核心的内容就是阅读能力。孩子具备了基本的阅读能力就能更好地学习知识,能更自信地融入社会,满足生活、工作甚至生存的需要;学会了如何阅读,能提高鉴赏能力,接受全方位的信息,满足个人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学习成绩。韩国的一项调查显示:80%学习成绩不优秀的学生都表现出阅读能力不佳。
综上所述,阅读贯穿人的一生,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发展的高度。因此可以说,阅读素养是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
素养是养成教育,是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慢慢养成的,不能速成,且养成教育要家校合作。那么,从何时起,怎么对孩子进行阅读素养的养成教育才最合适呢?
研究表明,阅读素养形成的关键期在少儿。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桥斯坦贾德曾说:“最明智的父母,一旦给孩子吃饱穿暖之后,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就应该去为孩子们选择出最好的书,带回家来,放进他们的卧室里。”6岁前是阅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要想孩子终生热爱阅读,一定要重视6岁以前的亲子阅读。
早期阅读可以从孩子出生开始。从孩子一出生,就可以给他创设耳濡目染的阅读环境。父母的朗读声,对宝宝来说如同天籁,是充满美感的享受。0-1岁是宝宝认识书籍的关键期。玩耍是儿童的生活:玩沙、玩水、玩衣服、玩自己的小手小脚丫……总之,任何东西都可能成为宝宝的玩具。想让宝宝对阅读感兴趣,也得从玩入手。
在孩子玩书的过程中,引导他去发现书的奥秘,发现众多有趣的元素。慢慢的,孩子的阅读兴趣就会被培养起来。书对于婴幼儿来说也等同于玩具。家长可以准备各种布书、卡片、翻翻书、洞洞书等,让宝宝摸摸、啃啃,让他对书籍产生最初的印象,让他像喜欢玩具一样爱上书。让宝宝尽早接触图书,是让他们爱上阅读的第一步。
1-3岁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关键期。立体书、发声书、无字书、触摸书等,这些融合了很多功能,具有玩具特性的图书会让宝宝爱不释手。宝宝一旦爱上图书,阅读就会成为他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动。
3-6岁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特征,3岁以后的幼儿可选择多种类别的绘本。绘本以图为主,图文并茂,色彩丰富艳丽,内容简单具体,故事生动有趣,文字优美简练,可以让幼儿的阅读活动逐步从图画向文字过渡。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早期阅读的积累自然而然会让孩子在小学阶段的识字学习中厚积薄发。央视主持人董卿曾在某档节目中说过,“我始终相信我读过的所有书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一个场合帮助我表现得更出色”。
二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孩子启蒙的教育。阅读的最好环境是家庭,阅读素养的形成离不开家庭教育氛围的创设。
很多家长经常会问:“我家孩子不喜欢看书怎么办?”其实,喜欢读书的父母更容易带出爱阅读的孩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阅读的最好榜样是父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父母自身爱读书,孩子自然会受到熏陶。所以,要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素养,家长的示范很重要。家长越重视早期阅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就越浓厚。
另外,兴趣是构成青少年学习积极性的最重要的心理因素,是孩子自觉完成任务的力量源泉。如果父母没有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孩子的注意力就容易被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吸引,而电子产品可能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甚至导致孩子自闭。动画视频是直观的图像,不需要经过大脑处理,减少了孩子思考的机会,大脑得不到锻炼,影响智力的发展。一旦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与网络,想要让他们重新爱上阅读就困难了。
爱阅读是儿童的天性,那些不喜欢阅读的孩子,都是因为我们没有在合适的时机提供给他们良好的阅读环境,要么家中无书可读,要么家长用手机、电视哄孩子,孩子从小就与阅读是隔离的。
只要父母带领宝宝发现书本的神奇,宝宝自然就会爱上阅读。
三
儿童的阅读不能被绑架。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切不可急功近利。阅读千万不能走入识字、背诵、认知、讲道理的误区。阅读的目的应该是愉悦身心,是愉快的精神体验,是一件单纯而美好的事情。应该让儿童感觉到阅读是非常有趣的活动。
当儿童面对一本书时,如果有人向他提出识记要求,他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识记上,而把阅读的兴趣放到次要地位。一旦孩子意识到读完一本书后有那么多任务等着他,阅读就变成了负担,这样就会扼杀孩子阅读的主动性,把本应该愉悦孩子身心的、作为享受的阅读变成了一种让人生厌的烦心事,这样功利性的阅读就扼杀了孩子阅读的兴趣。
根据“兴趣驱动”原理,创设各种平台,让学生在平台上展示自己,获得成功的体验,是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催化剂”。
阅读素养离不开一个“读”字。在“向日葵国际教育高峰论坛(2017)”上,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滕珺副院长向张哲提问:“你今天这么优秀,原生家庭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张哲回复:“我家的一墙书。我小时候的卧室就是家里的书房,每天一醒来就看到一墙的书。没有人告诉我该看哪一本,我喜欢看哪一本就看哪一本。”(张哲,北京大学法律硕士、牛津大学法学硕士,曾在商务部等地任职)。
“2020年国际安徒生奖IBBY-iRead爱阅人物奖”获得者朱永新曾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读书的人越多,国家的前途就越光明。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国家教育总督学柳斌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的应试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中小学生的阅读素养如何,不仅仅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结果,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书香校园、书香家庭成为学生阅读素养养成的基地。
(作者单位:海兴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