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扫一扫”、清理手机垃圾、照相和截屏……使用手机的这些操作不难吧?可在一些老年人的眼里,这些都是需要专门学习的课程。记者从沧州市老年大学了解到,截至目前,他们已陆续开办了9个智能手机培训班,有305名老人前来学习。
(据2月18日《沧州晚报》3版)
人都有变老的一天,但科技从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当科技被广泛应用,对于老年朋友来说,他们的晚年生活已经不再是提笼架鸟、游园遛早,他们也需要去适应这个充满科技产品的时代。
我们欣喜地看到,沧州市老年大学及时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开办了9个智能手机培训班,使他们尽量地跟上这个时代的步伐。
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可以试着总结一下:
第一,拥抱科技,不分年龄。
当今社会,离了手机基本上是寸步难行。可以说,很多的文化娱乐项目,都是建立在科技生活的基础上。现在的老年人,是新时代的老年人,如果想要享受更先进、更高级的文娱生活,不掌握一些科技产品的使用技能是不行的。
还是那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因为世界总归是变着花样不停向前的。变则通,通则久,如果我们的老年朋友也都有这样的思想和意识,何其幸也!
第二,学习技能,不分场所。
老年大学无疑是老年朋友值得信赖的地方。相较于其他学习方式,老年大学这种面对面的授课学习,更系统,也更专业。最重要的一点是,更直接,更有学习的氛围,更利于老年人融入进去。
学好理论重要,进行实践更为重要。因此,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应当主动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同时,这也要求我们的社会,无论是家里的年轻人,还是公共场所的服务人员,对那些愿意使用手机进行学习、应用的老年人,多一些耐心,多一点理解,要尊重这些热爱学习的老人。
第三,各尽其能,不必勉强。
老年人学习使用科技产品是值得称赞和敬佩的,但这不是必选项。对待老年人,社会公众应该秉承一个原则,就是顺其自然,不必勉强。老年人愿意学习新事物固然可喜,继续按照旧的生活方式生活也无可厚非,因为不是每一个老年人都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条件。
所以,社会应该以更宽容的态度对待老年人,应该尽可能地保留传统的生活方式,不让虚拟的浪潮淹没所有的实体。
拥抱未来,新旧可以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