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23日
第19版:19

子牙河畔忆旧事

■赵福永

子牙河畔 赵福永 摄

往年回老家过年,初六、初七这个时候,我早就回到市里上班了。今年由于98岁高龄的老爹身体不好,就在老家多住了几天。

趁着老人睡觉,我到村边的老子牙河套里转了一圈。看看小时候经常玩耍的地方,寻找50年前的旧梦。

河套里还有几棵百年大枣树,因为取土挖沟,摇摇欲坠地苟且活着。尽管它们满身伤痕,仍坚韧地诉说着过去,让我们还能寻找到一丝丝当年的情形。

我们村在子牙河边上,叫赵马坊村。沿河堤上、下游共有5个马坊村,从南往北,依次是孔马坊、赵马坊、王马坊、毕马坊、郭马坊。河的对面还有3个村,是前营、中营、后营。一看村名,就知道与过去屯兵养马有关。

据说,朱棣登基后,把京城从南京迁都到北京,把镇守甘肃凉州(武威市)的孔公保、孔公伸、孔承答三人,调到子牙河畔屯兵养马,固戍滹沱河要道。孔公保是都指挥使,明朝军中正二品,孔承答是正千户,于是便有了河两岸的村落。

过去由于经常闹大水,河槽至河堤有几百米宽的宽阔地带,都是冲积的几米深的细沙土平地。

人民公社时期,生产队在这片土地上种红薯,红薯长得好,焖熟了吃又甜又面。种西瓜,甜度高得更是让天津人赞不绝口,收的西瓜用木船顺河运往天津市。船上装的当然还有泊头大鸭梨。泊头鸭梨由于品质好,到天津后又出口到世界各国,后来就成了闻名于世的“天津鸭梨”。

我八九岁的时候,老爹就是我村唯一的一艘属于集体所有的用来搞运输的木船的掌舵人。时光不老,老爹已经98岁了,木船早不知去向。

满河沟的大红枣树,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每年中秋节左右,大枣丰收时,生产队里便召集社员去打枣、捡枣、分枣,我这个岁数以上的人都参加过这项劳动。小时候由于淘气,曾多次偷生产队的大枣吃,用砖头投向枣树枝,被看不见的隐藏在枣树上做窝的马蜂追赶,不只一次地被蛰伤头部,到家还得被忠厚老实的爸妈打骂一顿。孩子偷东西如果让人逮住,做家长的会觉得丢死人的。

小时候的夏天,在河水里玩耍,抓虾、摸鱼、逮小王八儿,是最快乐的事儿!学游泳,也不用大人教,都是在水边久玩成才。泳姿是狗刨。到现在我还是这泳姿。

过去河水清澈没污染,逮住的鱼虾等弄回家煮熟一吃那叫一个香。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那个年代里,自然是全家的美味佳肴。

现在,平坦的河槽被挖得凹凸不平,成行的大枣树也被刨没剩下几棵。估计再过几年,这几棵沧桑的枣树也会不见了踪迹。河沟里的水也不多了,鱼虾也没了,再也找不到从前的美好景象了。

随着时光流逝,我们逐渐在老去。估计用不了多少年,就步履蹒跚了。再想回家来找从前的记忆,只能是物是人非,心有余而力不足!时光如梭,现在趁着年轻,我一定多回家看看。

总有一天身体状况不允许,我再也回不了我的老家赵马坊!那时,我对家乡的记忆会随着我一起,长眠在家乡的土地上!

2021-02-23 ■赵福永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4055.html 1 子牙河畔忆旧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