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齐晓梅
“想安个摄像头,随时掌握孩子在家的情况,但又怕隐私泄露。”这段时间,市民赵娜一直很纠结。
在家里安装一个智能摄像头,子女能随时观察家中老人的情形,防止意外发生,父母可随时查看孩子的状况,还可以监控家中宠物的日常行为……近几年,智能摄像头在家庭中的应用日益普遍。然而,智能摄像头在给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隐藏着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
“云看护”流行
家里装上摄像头
“母亲去世后,父亲怎么都不愿意搬来和我们同住,可我又不放心他自己在老家。”担心父亲独自一人居住不安全,张磊只好隔几天就回去一趟,但有时又没有时间。后来,他买了多个摄像头,分别安装在父亲经常活动的院子和客厅等地。
从装上摄像头的那天起,离家在外的张磊和姐姐,只要打开手机上的APP,就能看到父亲在家的情况。“这样方便我们随时掌握老人的情况,万一有个闪失,也能及时处理。”他说。
现在,只要忙完工作,张磊总是习惯性地打开手机APP,看看父亲在干啥,有没有按时吃饭。
无独有偶。家住市区某小区的杨静,也选择用摄像头来“看护”家中的老人和孩子。自从女儿出生后,婆婆便搬来和杨静同住,帮忙照看孩子。“老人毕竟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太好,有时担心她和孩子在家出现什么意外情况。”
有一次在工作间隙,杨静从手机视频里看到女儿在爬行垫上玩玩具,婆婆躺在沙发上,半天都没动。“我打电话回去,婆婆支支吾吾地说是自己有些不舒服。幸亏及时送婆婆去了医院,要不,后果不堪设想。”杨静觉得,那天的事儿,摄像头帮了大忙。
市民刘玲养了两只宠物狗,因工作需要偶尔出差的她,买了自动喂食器。但她还是担心自己不在时宠物狗会出问题,于是又买了一款具有夜视功能的家用摄像头,“出差在外时,想念家中的狗狗,能隔空看看它们。如果它们在家搞破坏,我也能第一时间揪出‘肇事者’”。
“神器”有可能被破解
存隐私泄露风险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输入“家装摄像头”进行搜索,随即出现近百页产品,价格从五六十元到千余元不等。在综合排序比较靠前的几款商品中,记者点开一款售价仅为59.9元产品,其月销量已突破5万台。
商品介绍中称,这款摄像头不仅支持“多人观看”“双向语音通话”“断网录像”,而且具有“超清夜视”“云存储”“巡航追踪”等多种功能。
浏览中记者发现,不少家用摄像头的月销量都近万单,家用摄像头正逐渐“深入人心”。但它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不少市民增添了焦虑,不少人担心摄像头会导致隐私泄露。
“当初安装摄像头,主要是为了监督孩子上网课,能随时在手机上看到他在干什么。”王蕊的儿子上小学三年级,她和丈夫每天早出晚归,只留孩子一人在家。去年年初,她在家里装了一个摄像头。这样一来,既可以监督孩子每天的学习情况,又能实时看护孩子。
“听同事说有黑客可以侵入别人的智能设备,家里装了摄像头,是不是其他人也能看到我家的情况呢?”对此,王蕊有些许担心。
其实,王蕊的担心并不多余。
2017年,曾有媒体报道称,有人在QQ群中兜售远程控制家庭摄像头的破解软件,并被大量人员非法购买后用于偷窥,严重侵犯了公民个人隐私。
2019年6月,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公安局民警在网上巡查中发现,辖区男子周某在QQ等社交软件中售卖家用摄像头破解工具和被控制的家用摄像头账号密码,还有大量私密视频。
……
从这些报道中可以看到,家用摄像头这个作为安防使用的“神器”很可能看不了家,反而成为不法分子窥探个人隐私的一个窗口,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
个人隐私咋保护
选购、使用有诀窍
“家装摄像头一般连接服务器使用,需输入账号、密码进行登录。而且,摄像头记录下的视频不可避免地要通过互联网传输并在云端存储。不法分子一旦盗取了账号、密码或服务器终端,就可以轻松地查看用户的摄像头。”某网络科技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如今,市面上有些智能摄像头缺乏完善的相关设计,存在默认密码等情况,很容易被不法分子破解进而恶意控制,导致用户监控视频被泄露,或被录制后在网上贩卖,给家庭财产和人身安全带来隐患。
这位工作人员建议,市民在选购家用摄像头时,首先,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质量可靠的大品牌产品,这类产品更注重保护消费者的隐私,安全保障相对高一些;其次,尽量选购带有加密功能的产品。
同时,摄像头安装的位置也有讲究,不要正对卧室、卫生间等隐私区域。当用户到家不再需要远程监控时,应该及时关闭摄像头。
他还提醒,在首次使用摄像头时,设置用户名和密码不要过于简单,一定要单独设定,不要与其他网站账号相同,并且定期更换密码,密码最好是数字、字母和符号组合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