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中国男篮公布了备战亚洲杯预选赛的21人集训名单。可正式的12人名单还没出炉,名单中的球员接连受伤,包括翟晓川、沈梓捷、赵继伟、徐杰、郭艾伦、贺希宁……
有球迷称:“这是一份‘有毒’的集训名单。”其实,球员们此时伤病频发,和联赛有着很大关系。
名单“有毒”?
6人接连受伤
2月2日,中国男篮公布了备战亚洲杯预选赛的21人集训名单。可就在名单公布的几天内,已有6名球员相继受伤。
2月2日,翟晓川因为膝盖伤病回北京检查,缺席第二阶段最后两场比赛,归期未定。
2月3日,沈梓捷左脚跟腱拉伤,预计缺席2至3周比赛。
2月4日,赵继伟右脚软组织及韧带损伤,预计需要3至4周治疗时间。
2月5日,徐杰脚踝受伤。
2月5日,郭艾伦头部着地被确诊为脑震荡。
2月6日,贺希宁腰伤退场,徐杰脚踝受伤……
亚洲杯预选赛将于2月17日开打,这6名球员中肯定有人会因伤缺席比赛。而在21人集训名单中,王哲林从去年底开始就打打停停,已连续多场比赛未能出场;孙铭徽回归后,深受伤病影响,“神勇”不再;周琦缺席两周后刚刚伤愈回归……
也就是说,在中国男篮21人名单中,将近半数的球员受到了伤病困扰。
有球迷调侃:“主教练杜锋最后看了看,已经没啥可选的空间了,只能挑没受伤的球员去打比赛。”
减少对外援依赖
国内球员增“戏份”
在CBA联赛中,优秀的国内球员频频受伤,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今年出台了外援4节4人次的出场规则,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球队对外援的依赖;另一方面,新规增加了国内核心球员的“戏码”,导致国手们的上场时间比以往大大增加。
刚刚受伤的翟晓川,场均出场时间高达37.2分钟,排在联盟第5;沈梓捷场均出场35分钟,排在联盟第14;贺希宁场均出场34.7分钟,排在联盟第16。
前段时间受伤的王哲林、孙铭徽、周琦等国手,场均出场时间也都在33分钟以上,都能排在联盟前30位。
从总出场时间来看,国手们也都排在前列:出场1285分钟的胡金秋、出场1190分钟的翟晓川、出场1188分钟的高诗岩、出场1179分钟的贺希宁、出场1157分钟的吴前,都堪称“劳模”。
就拿翟晓川来说,本赛季北京队在引援方面并不算成功,战绩也起伏不一,作为队长的他,在危难之际“扛”起球队,场均出场时间、篮板、助攻、抢断等多项数据都创造了个人职业生涯新高。在这样的负荷下,翟晓川膝盖受伤。
由于疫情原因,很多球队的外援在第一阶段比赛中并未到位,这也让国内核心球员的出场时间和压力陡增,造成伤病隐患。
赛程密集、比赛封闭
球员身心疲惫
对于球员们来说,今年他们需要打更多场常规赛,一共56轮。
前两年,CBA常规赛只打46轮。再往前,常规赛更是只打38轮。也就是说,目前球员们所打的轮次,几乎和三年前整个常规赛的轮次相同。可实际上,他们还有三分之一的常规赛没有打。这对球员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此外,由于疫情影响,上赛季的总决赛一直到去年8月底才结束,新赛季的常规赛两个月后就开打,留给球员们的休息调整时间太少了。
常规赛打到这个阶段,球员们本身就到了身体的疲惫期,而在完全封闭的赛区比赛,理疗康复等方面也有些跟不上。
输给四川队,结束第二阶段比赛后,辽篮主帅杨鸣曾感言:“大家好像把思想都放在了放假上。”
球员们在封闭环境下连续比赛了近两个月,身体和心理上都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当比赛进入到第二阶段末期,有些球员确实盼望着能早点回家和亲人团聚。
是否一定要在特殊时期打这么多轮次的常规赛?是否需要给球员们减负,多给他们点休息的时间?是否需要在赛程安排上设计得更合理一点?国手们频频受伤是一个警示,CBA联赛的管理者们该好好思考一下了。
据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