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021年02月04日
第10版:10

校园禁手机,关键在落实

本报评论员 赵业乾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学校应当告知学生和家长,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据2月2日《沧州晚报》12版)

如果说80后、90后是由电脑网络陪伴成长起来的,那么说如今的孩子是抱着智能手机成长起来的,毫不夸张。

现在,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手机,工作需要用到手机,学习需要用到手机,社交需要用到手机。频繁使用手机不可避免地会对孩子造成影响。一些孩子沉溺其中,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恍恍惚惚,已经影响到了学业。也因此,学校对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一直采取严禁严查的态度。

近几年来,我们经常从媒体上看到,因为学生带手机进课堂被老师没收甚至砸坏的新闻。这类新闻每次都在网上引发争议,网友们引经据典,指责校方和老师态度粗暴,违反了法律法规。

舆论一边倒,造成的后果就是校方在管理学生时变得畏手畏脚。

砸坏学生手机的做法确实简单粗暴了些,损毁私人物品,也涉嫌违法。但如果不进行严格的管理,学生们会有样学样,纷纷带手机进校园,届时学校的管理难度会越来越大。

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通知》,非常及时,既明确了具体要求,划出了红线,又给校方赋予了相应的权利,是有效治理手机进校园的良策。

但说到底,《通知》不过是一纸公文,要想真正解决手机进校园现象,还需要严格按照《通知》的要求狠抓落实。

我认为,不让手机进校园,主要责任在家长。

对学生而言,手机不是学习的必需品,沉迷于玩手机,会严重干扰学生的学习状态。作为家长,就不该给孩子配手机;即便是配了手机,也不应该放任孩子玩手机,更不能让孩子带手机进校园。

有的家长溺爱孩子,让孩子带着手机以方便联系;有的家长在外地工作,孩子由老人照顾,对孩子带手机进学校的事,他们不清楚。

但不论哪种情况,只要家长想管,总有解决的办法。孩子进了校园,监护方是学校,家长应该相信学校有能力管好孩子,不会让孩子受委屈。如果实在不放心,还可以随时联系校方和孩子的班主任。

至于校方,要严格落实《通知》要求,制定相应的工作细则,把这件事管细、管好、管牢。同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说明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适当约束学生使用手机的频次和时间。

2021-02-04 本报评论员 赵业乾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3044.html 1 校园禁手机,关键在落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