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言
读寒朴的文章,总是感觉很有味道,因此我读了许多。2021年1月19日《沧州晚报》刊登的《从良师益友身上学做人》一文,写得入情入理。联系他之前的一系列文章,细细品味,发现他是在告诉人们为人处世应持的态度。
向上成长,向下扎根。人生在世,都期盼着成长、成才,而且成长越快越好。但人同万物一样,成长需要营养。根扎得越深,汲取的营养就会越多,就会茁壮成长,任凭风吹雨打,依然蓬勃向上。营养在哪里?营养就在基层,在人民群众中,在我们身边的领导、同事、朋友中。寒朴把给予他真切关怀、教诲、敲打、支持、帮助的人视为良师益友,把这些看作人生最重要、最珍爱的宝贵财富。有了这种谦虚谨慎、甘当学生的态度,必然能博采众长。只有真心诚意多看别人的长处,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缺陷和不足,才能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己。
面向未来,不忘过来。人都在向前发展,对未来充满期待,但绝不能忘记以前的路是怎样走过来的。寒朴经常回望自己走过的人生之路,梳理过往的那些酸甜苦辣、拼搏奋斗的历程。这样做,对人生至少有三点好处——
首先是让人学会感恩。我们要感恩那些曾经给自己以关爱和帮助的人,感恩那些困难和挫折给自己带来的历练,感恩社会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生活。懂得感恩,方能知足;知足,才能常乐,从而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
其次是让人知道得失。古人云:“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回望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要学习借鉴先进模范的事迹与崇高精神,见贤思齐。同时,还要时刻警惕不能违法违纪,保持头脑的清醒。
另外,还有利于积累和沉淀。只有通过回望、总结,找出成功与受挫的原因,汲取经验与教训,才能在前行中不走偏方向,少走弯路,才能行得稳,走得远。
人可以立足平凡,但决不能甘于平庸。人在社会上,无论在什么行业,居什么岗位,大都是做些日常的平凡工作。对待工作的态度不同,结果会大不一样。有的人瞧不起平凡工作,认为平凡工作没干头,得过且过;有的人则对平凡工作一丝不苟,用“严细深实快”的作风去对待,去追求,为人民、为社会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一份伟大的成就,无不立足于平凡的岗位和工作;每一个伟人的不平凡的人生,无不依赖于平凡的日积月累。正像文章中所写的:“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每个人只要有梦想、有追求、肯奋斗,用工匠精神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能成就不平凡的业绩。
人在融入社会的同时,还要坚守人格。人都是社会的人,人离开了社会就无法生存,更不用说学习、工作和进步了。人要融入社会,就需要坚持低调做人、真诚待人、乐于助人。正像文章中所写的:“我愿意用真情说话,以诚相待,把心掏给对方,不愿有半点虚伪。”但是,融入社会,不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应该坚守自己的处世原则,遇事把握分寸,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工作顾大局,做事不任性,说话不随便。要时刻保持平常心,不为世间五色所惑,不为人生百味所迷,无论成与败、得与失,都能坦荡面对,冷静处理,坚守做人底线,加强品德修养,维护好自己的人格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