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昕也 摄影报道
24日,王婧在文具店买了一个盲盒,交完钱后她迫不及待地打开手中的盒子,“希望这次能拆出自己想要的那支笔”。
高一学生王婧热衷拆盲盒,盲盒品类也从最初的手办玩具,到现在的文具、文创产品。
如今,能带来随机体验的盲盒迅速出圈,各行各业纷纷跨界推出盲盒产品,一场由“盲盒+”带来的“惊喜经济”正在迅速裂变。
盲盒经济的“钞能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盲盒,如果说小浣熊、小当家干脆面中的水浒卡曾是“80后”的记忆,那么以泡泡玛特公司为代表出品的盲盒早已取代卡片,成为如今年轻人的潮玩新宠与社交新方式。
“每次潮玩品牌和我喜欢的IP联名出品盲盒时,我都试图集齐所有款式。”“95后”孙一琳告诉记者,她在盲盒上已投入3000多元。“最开始买盲盒是因为盒中的玩偶新奇、可爱,后来在‘一定要集齐’的执念下不断‘剁手’,感觉这些小物件能让自己开心。”
孙一琳家里有一个置物架,上面摆着一个又一个装满同系列玩偶的收纳盒。“我知道花了不少钱,好几次想要‘脱坑’,但是没过几天就忍不住会再去买。”
孙一琳坦言,盲盒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玩家只有购买后才知道自己买到的是什么。正是这种不确定性,给玩家带来了购买产品时的快乐,也带来了不满足的复购心理。
在市区一连锁品牌生活馆内,记者看到两面货架上都摆满了玩偶盲盒,有近20个系列,不时有年轻消费者驻足选购。其中不仅有初高中生、大学生,甚至还有一两名小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前来购买。
泡泡玛特官方数据显示,其30%的消费者年龄介于18岁至24岁之间,25岁至29岁、30岁至34岁的消费者分别占比为26%和20%。这些消费者大都年轻,热爱新奇与时尚,具有一定的购买力。
天猫曾发布的《“95后”玩家剁手力榜单》显示,“95后”最“烧钱”的爱好中,潮玩手办排名第一,盲盒收藏的人数呈几倍增长。
2020年12月,“盲盒第一股”泡泡玛特登陆港交所,市值一度突破千亿港元。有业内人士指出,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和盲盒“破圈”的带动下,预期2024年中国潮流玩具市场规模将超过7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30%左右。
“盲盒+”跨界营销
盲盒经济的持续火爆,吸引了不少品牌方、博物馆入局,推出各种不同主题、不同系列的盲盒。
上个月,一款文创产品让29岁的陈婷婷直呼“盲盒玩出了考古的快乐”。陈婷婷的男友过生日,她花80元网购了一款考古盲盒。“正好挖出了寿星仙桃的玉牌,特别开心!”
陈婷婷介绍,她买的考古盲盒这个系列里有青铜器、元宝、铜佛、银牌等“微缩文物”。这些“文物”被藏进土坯中,用商家赠送的洛阳铲挖土,再用毛刷扫去土尘,才能看到神秘“文物”的全貌。
“层层挖土、细细扫尘的过程,让我和男友过了一把考古瘾。对‘文物’的期待和新鲜感,是买其他盲盒所没有的。” 陈婷婷说。
与陈婷婷不同,上高一的王婧经济能力有限,买盲盒多以文具盲盒为主。王婧这次买的盲盒笔每支3元,是《名侦探柯南》系列,为了集齐最后一个人物,她这次一口气买了3支盲盒笔,但最后还是没有抽中自己想要的那款,“这3支笔就当普通文具用吧”。
她告诉记者,自己曾买过几个玩偶盲盒,每个30元至50元之间,如果集齐一个系列对她来说经济压力有点大,“文具盲盒相对便宜多了,也更实用”。
记者走访发现,市区文具店普遍都在销售文具盲盒,有单独的盲盒笔、盲盒橡皮擦、盲盒文具礼盒,价位在2元至30元之间,总之是将各类文具以盲盒的形式进行了创新性包装及销售,颇受学生的喜爱。
记者了解到,除了考古盲盒、文具盲盒,市场上还有图书盲盒、美妆盲盒……多个消费品类纷纷加入盲盒营销的阵列。一时间,似乎万物皆可盲盒,“盲盒+”展现了它的“惊喜经济”。
莫因盲盒成“赌徒”
记者走访多家礼品店了解到,盲盒通常成系列售卖,一个系列有10个左右,单个价位在20元至80元不等,甚至有的高达百元。以50元一个为例,凑齐一个系列,不包含稀有款,大约花费七八百元。
“有时候会抽到重复款,等于花了‘冤枉钱’。”盲盒爱好者小张告诉记者,稀有款玩偶的出现概率往往经过严密的算法设计,收集难度很高。对于想要集齐系列玩偶的粉丝来说,需要花费更多的金钱和精力。当消费者终于集齐一套玩偶后,其花费的金额早已超过了一套玩偶的实际价格。
Mob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一线城市女白领和大学生是盲盒消费的主力,年轻女性与大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接受能力更强,更喜欢个性化、多样化的商品和服务,会为了兴趣买单。
盲盒在年轻人中也已形成了一种潮流。他们之间交流、互赠、互换,甚至二手交易市场出现了“炒盒”现象,有的爱好者直接上网购买二手盲盒。目前,二手平台上一些隐藏款盲盒单个从几十元已炒至千元。
有网友称,“盲盒就像一个潘多拉魔盒,只要打开一次,就会有后面的无数次”。其实,惊喜和期待的背后所带来的盲盒上瘾以及赌博心理也正在滋生畸形消费。
有业内人士表示,盲盒的玩法跟博彩或彩票相似,都是利用不确定性吸引客户。二手交易平台的高价诱惑加上盲盒本身带有的“成瘾性”,令不少盲盒爱好者每月花费不菲。尤其是未成年人缺乏辨别能力,可能会“误入歧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该人士认为,年轻人玩盲盒可以,但别盲目消费,为此背上经济负担更是得不偿失。另外,监管部门应进一步规范盲盒经营模式,避免其畸形发展,从而给青少年成长带来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