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馆6年来,沧州博物馆共收到书画、历史文物、革命文物等社会捐赠实物900余件。每一件藏品背后,都深深地烙刻着时代的印记。
(据1月26日《沧州晚报》3版)
一张张糖纸,一盒盒磁带,一颗颗弹珠……
这些物件曾是很多人的童年记忆,并见证了他们的成长,如今被摆在了沧州博物馆的展柜里。
实际上,它们没有太高的经济价值,也没有太多的学术研究价值,但它们属于时代的一部分,它们记录了这个时代的一角,它们反映了时代的风貌。
在沧州博物馆里,很多人看到这些物件,在会心一笑后,会想起自己的童年生活——而这,就是它们独特的价值所在。
它们能唤起我们的记忆,让我们想起童年的那些趣事,在快节奏的生活里享受难得的愉悦。请问,还有比这样的“传家宝”更珍贵的东西吗?
当然,这些“传家宝”蕴含的真意不止于此。
一台“爆米花机”式的手摇洗衣机,蕴含着捐赠者李芝萱个人的生活记忆。在她那份记忆里,我们读出了亲情,读出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也读出了我们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于此,这不仅仅是她个人的记忆,也成了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
一件非洲花梨木屏风,蕴含着捐赠者王树元对木雕文化传承的执着。站在屏风面前,我们会被它浑厚大气、气象万千的仪态吸引,更会被木雕大师王树元60载不懈钻研木雕技艺的执着感动,被大师精湛的技艺折服,为中国传统木雕文化倾心。
一把王子平的折扇,蕴含着沧州浓郁的武术文化。小小折扇,曾是“千斤大力王”王子平的贴身之物,也许这把折扇跟随王子平走过南闯过北,也许见证他战胜过俄国大力士,也许陪着他将沧州武术发扬光大……
我们的博物馆,当然很需要用国宝重器来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需要用各个年代的文物精品彰显这个城市厚重的历史和文化。
同时,我们的博物馆也需要用来自生活日常的、反映时代风貌的物件,构建起与普罗大众心脉相通的桥梁。
而在沧州博物馆里,来自社会捐赠的物品有900余件,其中很多捐赠品是来自家庭的珍藏,是名副其实的“传家宝”。
这些“传家宝”,有的貌不惊人,有的经历坎坷,有的是艺术的杰作,有的是文化的珍藏,有的则是生活的日常品。
它们静默不言,却因身上鲜明的时代烙印,向世人诉说着一段段历史和往事。这些历史片段交汇在一起,成为了我们这个城市、我们这个时代共同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