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一大早,代淑凤早早起床,开始熬制辣椒酱。
大铁锅底下烧着通红的火,锅里热气蒸腾。
红的是辣椒,黄的是豆子,白的是苹果块……几种材料在锅里翻滚融合,一屋子都弥漫着甜辣鲜香的味道。
这是贫困户“辣椒姐”代淑凤熬的辣椒酱,这辣椒酱不但“征服”了村民,还走出了海兴,摆上了许多食客的餐桌。
泪流满面
代淑凤是海兴县苏基镇张常丰村人,今年57岁。
现如今,她是远近闻名的“辣椒姐”。
张常丰村地碱水咸,村民的日子不富裕,代淑凤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靠种地只能吃饭,代淑凤和丈夫没啥文化,闲时他们也四处打零工,赚个零花钱。
不幸在2015年到来,代淑凤的丈夫突发脑梗,躺在了床上。
为了给丈夫治病,代淑凤拿出全部积蓄,又到处借钱,才勉强凑够五六万元医药费。
丈夫保住了命,却留下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
代淑凤既要照顾丈夫,还要种地,维持着一家人的吃穿用度。
那几年,代淑凤觉得自己老了十几岁。
一家子要吃饭,欠款要还,不种地的时候,代淑凤就四处找零活干。“我外出打工也有限制,打工的地方不能离家太远,到点还要往家跑给丈夫做饭。那时,我一天最多能赚六七十块钱。”
丈夫医药费用一个月要九百多元,一年就要一万多元钱。拮据的生活,一度压得代淑凤几近崩溃。
现如今,代淑凤回忆起来那段日子,依然满心苦涩。“那时候总想着,这种日子什么时候到头啊。”
夜深人静的时候,代淑凤泪水不知淌过多少。
“真好吃”
困苦中的代淑凤,感受到了温暖和关爱。
代淑凤家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她家有了慢性病医疗补助、合作社分红、光伏项目扶贫收益。
有关部门免除夫妻二人新农合、社保费用……当地政府还给代淑凤寻找公益岗位。
在政府的帮扶下,代淑凤再次焕发了生活的热情。
靠帮扶活着,不是代淑凤的性格,她总想着自己赚钱,摆脱贫困的阴影。
转机,没想到是从一瓶辣椒酱开始的。
在代淑凤的记忆里,她从小就吃妈妈做的辣椒酱。可能是常年的耳濡目染,从能帮家里干活开始,她就学会了制作辣椒酱。
这些辣椒酱除了代淑凤自家吃,也送给亲戚朋友。
代淑凤做的辣椒酱好吃,村里人都知道。她做的辣椒酱,不仅有辣椒的辣,还有豆子的香、水果的甜,是自己的独家配方熬制的。
2018年5月,国家信访局副调研员张巍婷到张常丰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代淑凤没想到几天后,张巍婷就来到了她家。
代淑凤记得张巍婷是在吃晚饭的时间来的,当时代淑凤家的饭桌上除了一盘青菜外,还摆着一碗她做的辣椒酱。
“这是啥?”张巍婷和代淑凤拉起了家常。
“您尝尝,这是我做的辣椒酱。”代淑凤看到这么平易近人的第一书记,放松了不少。
张巍婷拿起筷子,吃起了辣椒酱。
“你这个辣椒酱真好吃,要是卖出去一定能赚钱。”张巍婷笑着说。
代淑凤不信。“城里人啥好东西吃不上,会爱吃我这个辣椒酱?”代淑凤直摇头。
有了自己的小厂
没过几天,张巍婷又来到了代淑凤的家。
“我给你买原料的钱,你先做几瓶辣椒酱。”张巍婷给代淑凤放下了一百元钱。
既然书记说了,代淑凤不好再推辞。
她买来了红辣椒,再加上苹果、鸭梨,挽起袖子干了起来。
切菜、配料,上锅熬制一个多小时后,一大锅甜辣鲜香的辣椒酱就出锅了。
代淑凤把熬好的辣椒酱一瓶一瓶地分装完毕,给张巍婷送了过去。
周末,张巍婷带着几瓶辣椒酱回了北京,第二天就打来电话:“朋友们都说好吃,卖光了,赶紧再多做些!”
代淑凤不相信,直到看了手机里的转账记录,才明白是真的。她说:“没想到咱村里人吃的东西也能换钱!”
一瓶辣椒酱拉开了代淑凤新生活的序幕。
她想做好多好多辣椒酱,她想凭自己的手艺,让一家人过上好日子。
可是,她没文化,她能行吗?
代淑凤心中打鼓,她把自己的忧虑告诉了张巍婷。
张巍婷不断鼓励她,带着她外出学习,还帮着她跑办证照,申请营业执照,办理食品小作坊登记证……
代淑凤做梦都没想到,她有了自己小小的辣椒酱厂。
在自家饭桌上的这碗寻常辣椒酱,变成了有品牌、有身价的农家特色食品。
在张巍婷的建议下,辣椒酱在张常丰村的助农商城上销售,两瓶卖到25元。
“辣椒姐”
好酒也怕巷子深,得把自家的辣椒酱宣传出去,才能有销路。
代淑凤乍着胆子,开始了推销之路。
2019年,在央视《开门大吉》节目中,代淑凤来到现场,推介张常丰辣椒酱。
第一次登上央视的舞台,这对于从没有走出张常丰村的代淑凤来说,可是一个不一般的经历。
她好几晚上没睡好觉,在后台等待的那一刻,手心里都是汗,上台时,腿都有点不听使唤了。
“紧张是真紧张,可既然来了,咱也不能后退。幸好有张书记跟着,这也让我踏实不少。” 代淑凤说。
在央视的舞台上,她向观众介绍了自己制作的辣椒酱。
自此,“辣椒姐”的名气算是打响了。
这几年,她还参加过重庆卫视《谢谢你来了》等节目,接受过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中国妇女报等媒体的采访,凡是见到她的人,都亲热地称她“辣椒姐”。
随着“辣椒姐”的名气越来越大,辣椒酱也卖得越来越火,
在村里办的农产品网店上,代淑凤的辣椒酱一天能卖出几百瓶甚至上千瓶。
现如今,代淑凤已经生产出无添加的辣椒酱、牛肉酱、鸡肉蘑菇酱系列。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代淑凤建立了“老凤和辣椒酱厂”。
她本人脱贫的同时,还吸纳了村里的3名妇女到她的辣椒酱厂工作。
代淑凤还被村民们选举为村妇联副主席。
甜辣鲜香的好日子
“辣椒姐”代淑凤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代淑凤不但还清了外债,还把儿媳妇娶进了门,微笑荡漾在她的脸上,“心里总算敞亮了”。
“辣椒姐”的辣椒酱出名后,不少人上她那儿打听:这么好吃的辣椒酱是怎么做的?
代淑凤热心地把制作辣椒酱的配方教给大家。
但是,当大家按照她的方法做成了辣椒酱之后,总是觉得不如“辣椒姐”做的辣椒酱好吃。
现如今,代淑凤把自家几亩地都种上了红辣椒。
代淑凤制作的辣椒酱已经列入2020年度海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淑凤的辣椒酱也有了固定的客户,不仅有本地的,还有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
“他们有的在网站下订单,有的在微信里下单。”代淑凤说,不少客人都是几十瓶一块儿买走。
代淑凤制作的辣椒酱没有添加剂。每次来了订单,她都是连夜赶制辣椒酱,保证把最新鲜的产品送给客户。
一年来,代淑凤到南方学习直播带货,参加沧州市文创和旅游创意设计大赛……现如今,她一个月的纯收入能达到数千元。
代淑凤的干劲越来越足。“把日子过得像那熟透的辣椒,越来越红火。”她对未来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