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时14天的漫长救援后,山东栖霞笏山金矿事故现场传来消息:昨天,新发现的1名被困人员和此前有联络的10名幸存被困人员悉数升井!
从救援陷入瓶颈期到被困人员升井,突破速度之快,超出所有人的预期,格外令人振奋。
21日,多位专家评估测算,主要救生通道回风井井筒距井口350米至446米处,有厚度近100米的严重堵塞,障碍物大约有1300立方米、70吨重。由于障碍物体量过大,井筒完全打通预计至少还需要15天。
但不到3天后,救援工作就迎来转折点!
应急管理部矿山救援中心总工程师肖文儒介绍,24日凌晨,救援人员清理掉井筒内的细碎障碍物后,发现下方有空洞,障碍物主要是大件物品,清理速度由此加快。
在作业过程中,救援人员在井下“四中段”新发现一名身体极度虚弱的被困人员,并于11时13分将他救回井上,送往医院。
当天中午,记者从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了解到,救生通道终于被打通。针对此前已取得联络的“五中段”10名幸存被困人员的营救,随即展开。
13时32分,第二批3名被困人员戴着黑色眼罩、身穿军大衣,乘坐吊桶从回风井井筒平稳升出地面,救援现场传来热烈的掌声。率先从吊桶中出来的被困人员由救援人员托起、抬上担架,送上早已在此等候的救护车。后续2人可以自主行走,由救援人员搀扶着走上救护车,被送往医院。
3人、3人、2人、2人,随着吊桶的一次次往返,被困人员陆续回到地面。最后一趟,一名获救矿工朝着掌声传来的方向,双手合十,表示感谢。
11名被困人员顺利升井,但救援工作还没结束。除此前已确定没有生命迹象的1名被困人员外,目前还有10人处于失联状态。已发现的被困人员升井后,救援人员已开始继续搜救。
迟报
1月10日14时,位于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西城镇正在建设的五彩龙金矿发生爆炸事故,井下有22名工人被困。
据指挥部1月12日通报,爆炸点位于金矿井下“一中段”(离井口240米)。事故发生时,“一中段”无作业人员,“六中段”(离井口698米)作业人员13人、“五中段”(离井口648米)作业人员9人。爆炸导致井筒梯子间损坏、罐笼无法正常运行、通讯系统损坏,井下22人被困。
指挥部透露,事故发生后,企业迅速组织力量施救,但由于对救援困难估计不足,直到1月11日20时5分才向栖霞市应急管理局报告有关情况,存在着迟报问题。
这意味着,企业在事故发生30个小时后才上报。对此,新华社评论称,涉事企业对生命的漠视,无异于草菅人命,就是与人民为敌,国法必不容。
1月13日,对于事故中存在的企业迟报问题,烟台市副市长李波在当天的发布会上表示,按照规定,企业应在事故发生后1小时内完成上报程序,迟报是违法行为,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事故责任单位相关责任人已被控制,将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严肃追责。”
李波说,在开展救援同时,山东省已经成立由省应急厅牵头的事故调查工作组,同步进行事故调查工作,调查情况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1月15日,鉴于在金矿事故迟报中负有重要领导责任,山东省委决定,免去姚秀霞同志栖霞市委书记职务,免去朱涛同志栖霞市委副书记、市长职务(按程序办理),配合事故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追究其相关责任。
山东省委同时决定,烟台市政府副市长李波同志兼任栖霞市委书记职务。
救援
收到关于事故的报告后,山东多级政府部门迅速展开救援工作。
截至12日上午10时,事故上报后的14个小时内,共调集9支专业队伍和市消防救援支队320余人及各类机械、设备70余台套,钻机、钻杆等大型救援设备已安装运行,井筒钻杆已下探到396米。
1月12日,应急管理部领导及山东省领导,分别到达现场指导救援。
截至1月16日12时,救援现场共有各类机械装备357台套,救援队伍共计13支专业队伍和1支消防队伍,救援人员439人。
但是救援难度不容小觑。1月16日,官方发布的信息透露,救援主要有四大难题,一是金矿的矿化带位于断层内,破碎地层极易“卡钻”,影响钻孔进度;二是岩层节理裂隙比较发育,导致钻孔容易偏斜;三是钻井内出水较多,水导入巷道会对被困人员造成危险;四是靠近矿体的围岩多是花岗岩,硬度非常高,导致进度缓慢。
好消息
事故发生后的第7日,在救援人员的努力之下,终于迎来了一个“好消息”。
“17号中午,在距离巷道钻透还有5米的时候,也就是还有15分钟就可以钻透的时候,那个时候我的心情是比较紧张的。万一这个东西要是钻不透怎么办?如果钻偏了怎么办?我的压力是很大的。”在1月18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作为此次救援的指挥者,国家应急救援大队特勘队总工程师杜兵建说道。
1月17日13时56分许,3号钻孔与“五中段”巷道贯通,经与被困人员信号联系,听到敲击回应声后,救援队员抓紧开始下放套管作业,通过套管为被困人员投放给养。
“一开始先连续敲了两次,间隔两分钟后又连续敲了两次,一共敲击了四组,坚持了10分钟。但是没有回应,这个时候我心里是很紧张的,担心在井下被困的矿工怎么样了,发生了什么事。”杜兵建称。
停留了10多分钟后,杜兵建下令继续敲打,改为一组敲五次。结果,敲了五次以后井下传来回应。于是,救援人员又敲了五次,然后这次底下也是敲了五次回应。随后,杜兵建宣布“有回应了”。
紧接着,救援人员又敲击了两组九次,最后几次敲击声音微弱了,救援人员判断是“底下人体力不支了,不要跟他们联系了”。于是,救援人员提起钻头发现,上面确实有石头砸上的痕迹。之后,救援人员开始通过套管将物资往下输送。
1月17日23时40分左右,救援人员缓缓拽出了输送物资的钢丝绳,发现从井下传回来一张纸条。上面写道,“我们在井下22人,在五中段有11人,六中段1人,4人受伤,另有10人情况不明。现在大家体力透支严重,急需胃药、止痛药、医用胶带、外用消炎药,另有3人有高血压,急需降压药。由于井下空气不流通,炮烟浓度大,现在井下水特别大,望救援不停,我们就有希望,谢谢你们了!”
给养
与井下五中段11人取得联系后,各种给养陆续被送到井下。
1月18日晚,井下被困矿工通过电话反映,想吃咸菜、小米粥、火腿肠等食品。考虑到矿工体力刚刚恢复,不宜吃过硬食物,医疗专家决定在19日9时投放营养液、小米粥、益生菌等食物。同时投放压缩保温毯,给井下矿工保温。
1月19日下午,被困矿工在井下再传来纸条,内容为“麻烦再送一部电话,作为备用。联系不到你们我们就找不到党了”。
1月20日7:40左右,救援人员投放了营养液和药品,同时还为受困人员准备了小米粥,咸菜丝和鹌鹑蛋,以及用于大小便检验的标本管。20日午间,3号井开始投放当天第二批物资,除了日常的给养之外,救援人员特意配送了特殊定制的腊八粥,一同被送下井的还有热水、保温桶等。
投送
由于尚不满足升井条件,在很长时间里,井下被困矿工都面临着死亡威胁。
1月19日,事故医疗救治组副组长、烟台毓璜顶医院副院长宋西成接受采访时表示,已经联系上的井下被困人员有3人受伤,吃过营养餐之后,已经恢复到可以走路。医疗救治组已向井下投送了一些药物,比如调节胃肠功能的益生菌、抗生素等。
“这些药品的使用,我们都用纸条给他们写明了。”宋西成解释说,经过专家讨论,因为被困人员长期不进食,身体处于缺乏营养的状态,不适合服用降压药,所以最开始没有投放。现在只是投放了一小部分作用比较弱的降压药,专家也给出了严格的服用建议。
宋西成透露,为提振被困矿工信心,救援指挥部还专门安排心理专家对矿工进行心理疏导,避免出现悲观、急躁、失落等情绪。
事实上,事故现场集结了心理、营养、骨科、创伤、神经外科等多方面医疗专家。25辆救护车,80余名救护人员随时待命。救援指定栖霞市人民医院和栖霞市中医院作为定点救治医院,烟台毓璜顶医院作为重症转院救治医院。
即便如此,还是有1人没能等到升井这一天。1月20日晚,经与井下5中段被困矿工电话沟通并反复确认,5中段一名伤势危重矿工已无生命迹象。据井下矿工反映,这名矿工在回风井爆炸中头部受到冲击,伤势危重,近两天一直处于深度昏迷状态。
此前,根据医疗专家建议,被困人员对该矿工进行了一些力所能及的救助,但因其伤势严重,状况没有改善。
升井
能让井下被困矿工顺利升井是此次救援的最终目的。
在此次救援的计划中,10号钻孔和原有的回风井是口径满足被困矿工升井条件的生命救援通道,由于钻孔难度极大,回风井井筒被寄予厚望。
“由于爆炸导致井筒内供风供电供水管路、通信缆线等搅在一起,造成严重堵塞。且受狭窄的施工场地限制,清障难度极大。应急救援指挥部持续优化调整清障方案,尝试多种作业方式加快竖井清障,包括试验使用磁铁吸引器,增添液压切割机、高压水切割机等,进度均比较缓慢。”事故救援技术专家组成员、山东金建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吉祥在1月21日的发布会上透露。
经多位国内权威专家评估测算,竖井距井口350米处堵塞程度超出预期,预计距井口350米至446米处,仍有厚度约100米的严重堵塞,障碍物大约有1300立方米、70吨重。
专家称,“虽然20日以来清障效率大为提升,实践证实,吊盘加气焊的方式是最快捷、安全、有效、可靠的作业方式,但由于障碍物体量过大,预计主井救援通道打通仍至少需要15天,甚至更长时间。”
同样作为生命救援通道的10号钻孔进展并不快。1月21日上午11时,10号井开始进行护筒下放工作。护筒内径约880毫米,现场工人将混凝土注入钻孔与护筒外壁之间的空隙来进行加固。这项工作结束后,10号钻孔将更换为711毫米钻头继续下钻。
昨天,11名被困人员顺利升井,但救援工作还没结束。除此前已确定没有生命迹象的1名被困人员外,目前还有10人处于失联状态。已发现的被困人员升井后,救援人员已开始继续搜救。
综合自新华社、澎湃新闻